摘要: 原標題:2030年全球高校發(fā)展趨勢調查 大學和業(yè)界更緊密合作成必然 高等教育領域在2030年會以什么樣的面貌呈現?大學未來發(fā)展的趨勢是什么?會遇到哪些困
原標題:2030年全球高校發(fā)展趨勢調查 大學和業(yè)界更緊密合作成必然
高等教育領域在2030年會以什么樣的面貌呈現?大學未來發(fā)展的趨勢是什么?會遇到哪些困難?高校應該優(yōu)先發(fā)展哪些方面?上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舉行的世界學術峰會召開之際,泰晤士高等教育以2030年的大學為主題的一系列問題采訪了近200家世界高校負責人。
校長們提出,世界頂尖大學預計在未來12年內將繼續(xù)蓬勃發(fā)展,但可以預見的是,大學在課程設置、資金渠道、學生群體和從業(yè)人員等幾個領域將發(fā)生重大變化。
泰晤士高等教育首次發(fā)表的調查報告中對來自6大洲45個國家的高校領導人近200篇個人見解總結,深入分析了在短期到中期內,在國內和國際上影響高等教育的趨勢、威脅和優(yōu)先事項。從中可以看出全球高等教育管理者對今后12年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展望。
調查結果顯示:
大學未來將與業(yè)界更加緊密地合作,為世界做出更大的經濟貢獻;大學將增加STEM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醫(yī)學)學科占比以及提升科研轉化的比例。
盡管大學面臨公共財政撥款減少等財務因素的影響,但沒有任何一位大學負責人認為他們所在的學校會在2030年前關閉。
在未來,大學短期和兼職合同教職員工的數量將會增加,特別是在北美和澳大利亞,而英國則不存在該現象。
在北美和澳大利亞,成年學生在學生總數中占比可能會提高,但同時學位課程的修讀時間預計會縮短。
大學角色定位于教育和科研高等教育機構該如何規(guī)劃從現在到2030年的發(fā)展?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大學的用途”。在大學的領導人看來,答案很明確。當被問及最重要的角色時,最大比例的校長選擇“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其次是“推動研究走向成功”。
當然,讓學生出類拔萃并不等同于讓他們的滿意度最大化,一些大學校長明確地提出他們的職責不包括讓研究人員、政治家或學生“滿意”。
大學預算面臨巨大壓力現階段而言,大學的預算主要來自于政府科研撥款、學生學費、政府教學撥款、私營機構科研資助、教育捐款及其他。
參與此次調研的近半大學校長們預測,到2030年,大學教育在政府公共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將更低。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校長蒂姆·山德茲(Tim Sands)表示,過去20年里,去掉通貨膨脹因素,每位學生得到的撥款減少了一半,而運營成本并沒有減少。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種趨勢將會逆轉。
歐洲、大洋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受訪者認為政府財政撥款是最有可能減少的收入來源。只有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政府的財政撥款是未來幾年最有可能增加的收入來源,例如中國。來自中國的七位高校領導都預計中國在高等教育的支出將增加。
本科學制長短惹爭議在2030年,本科學制會變得更短嗎?本次調研的高校受訪者中,37%的人認同而40%的人卻完全不同意這一設想。
北美地區(qū)和澳大利亞高校的管理者們預期本科學位修讀年限會縮短,因為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協(xié)助之一,就是確保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獲得學位;同時協(xié)助學生盡可能減少教育貸款。然而,來自歐洲大學的管理者卻認為縮短學位修讀時間并不可行。利茲貝克特大學(Leeds Beckett University)執(zhí)行校長彼得·斯里(Peter Slee)表示,“如果想讓更多的基礎教育水平較低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就得增加學位修讀的時間”。
無論傳統(tǒng)本科教育的學制是否會發(fā)生變化,更短學制的學位課程或許已是大勢所趨。隨著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到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將取代許多以前由畢業(yè)生從事的工作,持續(xù)的知識迭代和終身學習的理念成為九成參與調研者的共識。
大學師資聘用體系將發(fā)生變化目前,大多數國家的大學教師主體依然是長期合同制的員工。然而,在一些國家,大學預算壓力和職場需求的變化也導致了在學術領域內兼職工作增加的可能性。超過46%的受訪者預計大學教職工的聘用中,將存在更多的短期合同或兼職合同。
美國一所私立大學的校長建議:“美國的終身教職制度需要變革,終身合同是不可持續(xù)的,因為它限制了學校對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做出快速靈活的反應;教職工長期甚至永久合同需要轉向5年和10年的短期或中短期合同,而不是終身職位”。澳大利亞一所大學的管理者認為,大學需要能夠調整師資結構從而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學生和行業(yè)需求。
然而,有31%的管理者反對大學教職工的短期或兼職合同,因為這將使人才引進變得非常困難,甚至由此導致“高等教育行業(yè)的損害”。
大學專業(yè)設置取向多元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到2030年,STEMM專業(y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醫(yī)學)的師生人數都會增加。這種觀點在北美最為強烈,其次是亞洲和大洋洲。這也就意味著更多的大學將越來越多地提供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醫(yī)學方面的課程。
然而,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校長、諾貝爾獎獲得者、天體物理學家施密特(Schmidt)卻說,“迫在眉睫的壓力誤導了人們對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長期重要性的認識”。另一位美國大學校長表示,關注短期薪資指標,往往會過度提升STEMM學科的地位。他指出,“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的畢業(yè)生過著美好而有意義的生活,畢業(yè)生的起薪不是衡量大學教育的最好標準”。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TunkuAbdul Rahman University)的尤芳達(Ewe Hong Tat)則表示,第四次工業(yè)革命將催生需要精通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職業(yè),“大學專業(yè)設置的發(fā)展趨勢是朝著復合型方向發(fā)展的”。
大學和業(yè)界更緊密合作成必然私營機構的科研資助是排在政府科研撥款、學生學費和政府教學撥款之后的大學第四大收入來源,并且在歐洲和非洲被認為是大學增長最快的收入來源。超過五分之四的大學管理者們希望在未來12年里與業(yè)界更緊密地合作。
美國一所公立大學的校長表示,業(yè)界需要與大學建立合作關系,以幫助學校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同時做好產業(yè)界已經無力承擔的研發(fā)工作。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在2030年大學將會出現更多的應用型研究以面對現實中實際存在的問題。
然而,業(yè)界與大學的合作是否會導致高校的研究過度“應用化”,這也是部分大學管理者提出的顧慮。
什么是影響大學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在被問及2030年最有可能影響大學發(fā)展的因素時,大多數管理者們將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社會經濟、技術發(fā)展、政治環(huán)境和市場變化趨勢定義成為了關鍵決定因素。
總的來說,各國大學的管理者們對大學的發(fā)展戰(zhàn)略都非常重視,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同意他們的學校將會在未來的12年里經受住任何挑戰(zhàn)。當被問及他們是否同意他們的大學將在2030年仍然存在時,幾乎每個受訪者都強烈同意,只有一位中國大學的管理者表達了不同意見。
更有趣的是,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的管理者認為,下一次經濟衰退將成就一場高校的“大規(guī)模淘汰賽”。
受訪者背景共計191名大學的管理者參與本次調研,其中包括88所來自歐洲的大學、44所來自的亞洲大學、30所來自北美的大學以及29所來自其他地區(qū)的大學代表。于此同時,152所大學位公立大學,而37所為私立非營利性大學。
在所有參與者當中,有73位代表擁有超過10年的教育從業(y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