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家庭教育 溫柔的擦去孩子的眼淚回歸父母的本質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作為一個父親,我少了很多的擁抱和關愛,卻增添了更多的責罵與教導。
原標題:家庭教育 溫柔的擦去孩子的眼淚回歸父母的本質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作為一個父親,我少了很多的擁抱和關愛,卻增添了更多的責罵與教導。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那種自責的情緒就涌上心頭。不經意間,我走進了孩子的房間,溫柔的擦去了孩子尚未風干的眼淚,也就是在此刻,我感覺回歸了父母的本質。
當她還是嬰兒的時候,我習慣了每天下班回家親一親他的臉龐,逗一逗讓他微笑,于是一天的煩惱和疲倦就像隨風一樣飄逝。那種感覺總是讓我無意間發(fā)出笑聲。多美的回憶?。∫仓挥性诖藭r,我才能體會到,原來,孩子才是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然而,漸漸地,他長大了。我忽然覺得我們生疏了許多。我變得急躁,易怒,失去了往日的那種耐心和關愛。當他學習成績下滑的時候,我變得很急躁。當他不專心做作業(yè)的時候,我變得很憤怒。當他在學校惹事的時候,我變得暴力。甚至,當他走路慢的時候,我還要不高興的說他幾句。對,這就是現在的我。我把任何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事情,都以帶著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并左右他。
時間永遠是向前的,我們再也不能回到嬰兒時期的那種氛圍。也很難再找到那種父子的感覺。為什么呢?我突然發(fā)覺問題的根本不在孩子,而在于我們自己,在于我們的期望,在于我們的那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在于那種社會無形中給予我們的壓力。而恰恰我們把這份期望、思想和壓力轉嫁給了我們最深愛的孩子。這是不是一種悲哀,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不是我想要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們的呵護和培養(yǎng),沒有一帆風順的過程,也沒有必然風光的結果。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做好父母的角色,而不是代替他們的行為和思想。更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衡量他們,那本就不公平。家庭教育,首先是家庭,而后才是教育。家庭的關系都不曾和諧,哪來的教育之說。
我想是該回歸到我們的本質了,老師需要回歸到老師的本質,而父母需要回歸到父母的本質。不要讓學校的教育家庭化,更不能讓家庭的教育學校化、社會化,家和才能萬事興,家和才能教育興。各位家長們,也許你們應該也要去擦掉孩子的“眼淚”,回歸到父母的本質了吧。
原標題:更好地養(yǎng)育:培養(yǎng)能力,而不是消除行為 - 選本好書,讓生活松弛有度
觀察2024-11-26 11: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