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破天荒!這個大省,高考集體降線錄取了 降線錄取,很常見。每年都有學校因為沒有招滿學生,而選擇降線錄取。 但全省集體降線錄取,非常罕
原標題:破天荒!這個大省,高考集體降線錄取了
降線錄取,很常見。每年都有學校因為沒有招滿學生,而選擇降線錄取。
但全省集體降線錄取,非常罕見。陜西省,就這么做了。
7月22日,陜西招生考試信息網發(fā)布2024年陜西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第二次征集志愿:
2024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第一次征集志愿投檔錄取后,部分招生計劃仍未完成,現(xiàn)再次征集志愿,并降分擴大填報生源范圍。
7月22日16:00前,達到本科一批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下10分,即文史類達到478分(含)、理工類達到465分(含),且尚未被錄取的考生,均可登錄陜西省教育考試院門戶網站或陜西招生考試信息網填報本科一批第二次征集志愿。
6月24日,陜西省教育廳公布的一本投檔線分別是,文史類488分,理工類475分?,F(xiàn)在各降10分,文史類478分,理工類465分。
降線錄取的原因,無他,招不滿學生而已。陜西招生考試信息網也明確,部分招生計劃仍未完成。
同時,本號從陜西官方查詢到了目前陜西省各高校的錄取情況數據。
2024年陜西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本科一批第一次,理工類投檔人數比計劃招生人數少了1015人,文史類投檔人數比計劃招生人數少了359人。
理工類方面,西安醫(yī)學院爆冷,兩個方向的招生,均差額較大。院校代號9640的招生計劃是193人,結果投檔人數只有13人。院校代號8030的招生計劃138人,只有52人投檔。
陜西理工大學、西安建筑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石油大學的差額人數都在50人以上。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陜西招生考試信息網
本科一批第一次文史類招生中,西安外國語大學與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差額最大,前者原計劃招生99人,只有49人投檔;后者原計劃招生58人,只有8人投檔。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陜西招生考試信息網
關鍵問題來了,陜西為何這么多高校招不滿學生?
要知道,今年的高考生人數創(chuàng)歷史新高,1342萬人參加高考,而且今年的整體錄取率整體有所提高,這意味著大學整體應該爆滿才對。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教育部
主要還是陜西自身的因素,導致更多的學生在選擇大學和城市之間,選擇了城市。
看看今年獲批成立并開啟首次招生的深圳理工大學,一出道便是王者。
之前普遍的預測錄取分數線是560,結果最低錄取線高達622分,最高錄取分664分,與中山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不相上下。
這意味著,考取深圳理工大學的難度和中山大學相當。剛剛成立,錄取分數線就比肩985高校,背后既有這所院校包分配工作的直接優(yōu)勢,更有深圳這座城市的競爭力外溢。
從網傳的廣東高校錄取分數線高低來看,錄取分數線最高的是位于深圳的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其次是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廣州的中山大學與深圳的深圳理工大學并列第三。
深圳理工大學一出道便是王者,與陜西全省因為錄取名額未滿整體降低投檔線背后,反映的是兩個地區(qū)的經濟、產業(yè)實力。
2021年,軟科發(fā)布了一篇文章《陜西:一個留不住大學生的地方》,披露一些重要數據。
近兩年來除了西北大學和陜西師范大學外,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的本科生就業(yè)留省率大約在三成以下,碩士生就業(yè)留省率大致在四成之下。
這些外流的畢業(yè)生,廣東是首選,其次是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陜西為何留不住大學生?當然是產業(yè)、經濟無法支撐這么多大學生就業(yè),同時收入的競爭力也不夠大。
尤其是這兩年,陜西的發(fā)展陷入到水逆周期當中。
去年三季度,陜西前三季度GDP增速全國倒數第一,只有2.4%,比全國平均值低了2.8個百分點。去年全年,陜西GDP增速4.3%,倒數第五。
今年一季度陜西GDP增速4.2%,比全國5.3%的平均值低了1.1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倒數第七。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省市自治區(qū)統(tǒng)計局
陜西省會西安,也是一樣。
2023前三季度西安GDP增速4.6%,跑輸了大盤5.2%的增速。2023年全年GDP增速5.2%,與國家平均增速持平。
進入2024年,西安的增速動力明顯不足了。
西安統(tǒng)計局披露:
2024年一季度,西安GDP為2882.86億元,實際增速2.7%。
這一增速,在26個萬億GDP城市中位居倒數第二,僅增量為負的佛山略好一些。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tǒng)計局
陜西的產業(yè)競爭力弱,充分體現(xiàn)在了其最能打的城市、也是省會城市的西安身上。
標簽是硬科技,科研實力很強,因為擁有很多軍工企業(yè)和科研機構。
但尷尬的是,擁有一手好牌的西安,工業(yè)產業(yè)實力上并不亮眼。
從西安公布的數據來看,2020年全部工業(yè)增加值1828.59億元,2021年、2022年、2023年沒有公布直接數據,只公布了增速。
2021年增長了5.7%,2022年增長了13.9%。以此估算,2022年的工業(yè)增加值應該為2201億元。
這一數值,距離全國工業(yè)第20強城市青島,都還有很遠距離。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tǒng)計局
2023年工業(yè)增加值增長9%,以此計算為2399.09億元。
此外,西安統(tǒng)計局披露,在千億產業(yè)數值上,2021年西安只有3個千億產業(yè),一個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一個是汽車制造業(yè),一個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yè)。
汽車制造業(yè)已經超越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成為西安的當家產業(yè)。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西安統(tǒng)計局
但相比于其他重點城市,這點家底,并不夠強。
最牛地級市蘇州擁有11個,11個千億產業(yè)產值合計34547億元。深圳6個,上海12個,東莞7個,重慶、佛山、無錫9個,寧波、天津8個,武漢、南京、泉州、廣州5個。
而且,在計算機產業(yè)上,西安雖然過千億,卻只有深圳、蘇州和東莞的零頭。
工業(yè)實力的不夠強悍,讓西安成為很晚跨入萬億GDP行列的中心城市。
所以,本號在分析各城市的時候,一再強調產業(yè)的重要性。
產業(yè)對于城市重要性無以復加。城市的興盛,必然是產業(yè)的興盛。城市的衰弱,必然也是產業(yè)衰弱引發(fā)的。
至于人口的流向,則是產業(yè)作用的果。產業(yè)是經濟與人口的基石,沒有產業(yè),經濟發(fā)展無從發(fā)力,無法提供就業(yè),也就無法吸引人口。
產業(yè)強,則城市強,產業(yè)有潛力,則城市有潛力。
原標題:清華北大錄取697人!985錄取3703人,北京市2024高考數據分析 2024年7月
觀察2024-07-23 18: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