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教師節(jié),什么是最好的禮物? 今天是我國第40個教師節(jié),全社會的目光再度聚焦這一平凡又偉大的群體,輿論場充盈著回憶和感恩之情。 人非生而
原標題:教師節(jié),什么是最好的禮物?
今天是我國第40個教師節(jié),全社會的目光再度聚焦這一平凡又偉大的群體,輿論場充盈著回憶和感恩之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每個人的成長路上都離不開老師們的諄諄教導。今天的你我,之所以能夠成人乃至成才,很大程度歸功于三尺講臺點亮了智慧之燈。
致敬的同時,更多人也在關心一線老師的工作和生活狀態(tài),除了鮮花與掌聲,他們最需要的是什么禮物?
(一)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尚書》有載:“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說的是上天佑助天下的民眾,為百姓選立君主、師長,為民立君以安民,為民立師以教民。而為君為師者,應當協(xié)助上天安撫、安定天下百姓。教師,作為一種神圣的“職業(yè)”,在人類文明的初期就登上了歷史舞臺,與君主相提并論,重要性可見一斑。
被稱為“至圣先師”的孔子,可算作傳統(tǒng)意義上的第一位職業(yè)教師。他提出的“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凡有向學之志者,無論貴賤均可成為其學生。“教育公平”的理念第一次鐫刻在人類的價值圖譜上,這深刻改變了中國,也賦予了教師行業(yè)崇高的社會地位。
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設立教師節(jié)的議案。同年9月10日,教師們迎來了第一個自己專屬的節(jié)日,這也是我國第一個行業(yè)性節(jié)日。
40年來,一代代師者引領懵懂學子走進知識的世界,看到更遠的未來。社會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歷久彌新,但與此同時,老師們也遭遇著不少新挑戰(zhàn)、新煩惱。
?。ǘ?/p>
新學期開始,家長們對“神獸歸籠”歡呼雀躍,老師們則重新進入“壓力山大”模式。
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不那么懂事的孩提階段,長大后為人父母,更深知教育孩子絕非易事。家長們常自嘲,“不寫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寫作業(yè),雞飛狗跳。”每天面對一個班、幾個班的孩子,老師們的“心累”指數(shù)可想而知。更何況,教書育人,除了傳授知識,還要操心學生們的身體、心理健康種種,老師們確實辛苦了。
教師,教師,“教”字當頭,課比天大。校園里的形式主義值得深思,如何才能將老師從那些無謂的事務中“解放”出來?
?。ㄈ?/p>
除了被非教學負擔困住以外,今天的老師對于管不管、怎么管學生也頗有顧慮。
老師有沒有批評學生、懲戒學生的權利?放到幾十年前,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彼時大多數(shù)家長也都堅信“嚴師出高徒”。但同樣的問題,今天的答案就復雜得多了。
為什么不敢管、不想管?一方面,家長心態(tài)變了。生活條件好了、家里孩子少了,每個娃都是家長的“掌上寶”。面對懲戒,學生個體感受差異較大、家長接受程度不同,很容易引發(fā)誤會摩擦。
另一方面,輿論環(huán)境變了。一個普通人的言行很容易被“隨手拍”,或因為截取而放大,進而被發(fā)至網(wǎng)絡接受圍觀和“審判”。不少老師自嘲自己從事著“高危職業(yè)”。與其冒著“被網(wǎng)暴”“被處理”的風險管教學生,倒不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一位從教幾十年的副校長曾痛心疾首地說,“跪著的老師,真的教不出站著的學生”。我們當然要反對靠體罰學生樹立個人權威的做法,但任何人都有惰性,適當?shù)膽徒浔緛砭褪钦=虒W的一部分。
不久前,國家下發(fā)了相關《意見》,明確提出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支持教師積極管教。這既是對教師的管教行為劃清邊界,也在維護教師們的合法權益。
?。ㄋ模?/p>
有人說,老師可能是這個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與孩子毫無血緣關系,卻時刻關注孩子、想盡辦法幫助孩子的人,這是為人師者最大的深情。
每逢教師節(jié),很多家長就開始絞盡腦汁謀劃,該給老師送上什么禮物,甚至有人借機攀比、引發(fā)“內(nèi)卷”,以至于過節(jié)漸漸有了庸俗化的傾向。
實際上,這些舉動反而會讓老師進退兩難。畢竟,不收禮掃了家長的面子,勉強收下則會產(chǎn)生壓力,甚至涉及違規(guī)違紀的問題。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早已用“真”字道出了教育的真諦。老師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于禮物,他們更渴望的還是得到理解和信任。
少一些形式主義的負擔,多一點信任體諒理解,讓老師們專注本職、放下焦慮。相信,這就是最能讓老師怦然心動的禮物。畢竟于老師而言,“看他開花,看他成熟,這里有極大的快樂。”
原標題:首屆養(yǎng)老專業(yè)本科生被搶聘,為擇業(yè)帶來什么啟發(fā) 社會上一些陳舊的
觀察10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