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新錄取密碼?成為網紅被名校錄取概率翻倍? 開學季來臨,留學生們關注的各大社交平臺的博主也都開始曬出自己的第一支開學vlog了。 看看這些
原標題:新“錄取密碼”?成為網紅被名校錄取概率翻倍?
開學季來臨,留學生們關注的各大社交平臺的博主也都開始曬出自己的第一支開學vlog了。
看看這些博主們的視頻和簡介,他們不僅擁有名校offer,而且是坐擁上萬,甚至十萬百萬粉絲的網絡紅人。而成為名校生的他們,在關注度和曝光度更上一層樓。
留學圈的同行聊起,“最近幾年大家發(fā)沒發(fā)現(xiàn)這樣的風向???美國大學越來越喜歡錄取自帶流量的‘網紅學生’了。”
名校偏愛自帶流量的
“網紅學生”
我們常說,學生喜歡有“名校光環(huán)”的大學,但沒想到大學也喜歡有“網紅濾鏡”的學生。
在過去的申請季中,很多人發(fā)現(xiàn),自己關注的網紅博主都成功被頂尖名校錄取。
Youtube上分享AE教程的Lauren ,擁有71萬的粉絲。她被哥倫比亞大學、布朗大學、西北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一眾名校錄取。
圖源:Youtube@Lauren
分享錄取的這支視頻獲得了83萬觀看,是妥妥的爆款。
圖源:Youtube@Cassandra Hsiao
馬來西亞女生Cassandra Hsiao,作為油管上眾多頗受歡迎的學霸博主之一,擁有27萬粉絲。
她在YouTube上開設了自己的專欄,分享自己的采訪故事,以及學習經歷,后來被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8所藤校爭相錄取。
圖源:Youtube@Cassandra Hsiao
粉絲52萬的韓國小姐姐???? ???,被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以及耶魯大學等頂尖院校同時錄取。
圖源:Youtube@???? ???
Kyle Tsai依靠在Youtube上分享自己的日常和學習收獲了29萬粉絲,他的“college decision reactions”在平臺上獲得了接近290萬的播放量。
圖源:Youtube@Kyle tsai
擁有26.9萬粉絲的Richard Yan,成功被西北大學、紐約大學、羅切斯特大學、東北大學等名校錄取,最后成為西北大學2025屆新生。
圖源:Youtube@Richard Yan
up主@他塔拉在B站有66w粉絲,她工作后又重新申請讀研,并把自己收到哈佛大學offer的reaction分享在B站上,收獲了376w+的播放。
圖源:B站 他塔拉
另一位up主 虞兮西西,在B站擁有57萬粉絲,本科在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就讀,研究生一舉收獲了哥大、JHU、芝大、賓大在內的多所頂尖大學offer。
圖源:B站 虞兮西西
到底是網紅強大的影響力令他們獲得名校offer,還是名校offer成為他們的流量密碼?抑或是以上都只是個例?
我們認為,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社交媒體算法的精準性,根據(jù)用戶的瀏覽習慣和偏好,持續(xù)不斷地feed用戶與他們喜歡看的內容相關性高的博主和其創(chuàng)作作品。
這就導致了踩中了【名校背景】【xx博主】算法的你一打開社交媒體首頁,充斥著似乎都是同一類型的收獲海外頂級名校offer的博主。
接下來,我們再深入挖掘一下社交媒體紅人和名校之間的關系。
名校錄取“網紅”
各取所需or互相成就?
Quora上曾經有人提到,自己先后就讀于哈佛和賓大,她發(fā)現(xiàn),名校是偏愛網紅學生的。大學錄取網紅,也為學校帶來諸多好處。
我們應該如何來理解這一現(xiàn)象呢?
1.大學需要“流量”
沒想到吧,不管是鼎鼎大名的藤校,還是鮮有人知的普通大學,都需要通過不斷“打廣告”刷存在感來吸引優(yōu)質生源。
在2016年,哈佛大學在廣告投放上就花費了1640萬美金,這些廣告多投放在各大排名上,有的是直接給學生發(fā)送廣告郵件。
這樣的廣告方式是低效的,而且花費巨大。于是一些大學就開始改變策略,直接錄取“網紅”,通過他們的分享,將會觸達更多目標群體。
圖源:Youtube nina wang
美國創(chuàng)業(yè)學第一的巴布森學院還會給拍校園視頻博客的學生提供獎金,點贊越高,獎金越多。
這樣的曝光程度無疑比花費幾萬塊打廣告來的實惠、有效很多。
學校用更少的成本達到更好的效果,學生獲得了offer和獎學金,不得不說這是個雙贏的策略。
2.篩選學生的另一維度
明尼蘇達大學教授William Beeman曾提到,能夠成為“網紅”的學生,他們往往更具智慧、創(chuàng)造力和魅力,這對錄取是有正面影響的。
事實上,做網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是視頻博主,不僅要會剪輯、會寫文案、還要保證持續(xù)的內容輸出,并通過內容或運營引起用戶興趣進而產生關注。
圖源:Youtube@Helaine Zhao
能把一個社交媒體賬號運營起來還離不開執(zhí)行能力、學習能力和營銷能力等等。總的來說,社交媒體運營本身就非常考驗綜合能力。
而且美國大學錄取學生基本都會考慮學生的“領導力”,那么在社交媒體上,領導力的代名詞就是粉絲量。擁有的粉絲越多,領導力就越強。
圖源:Youtube@Julia Fremberg
3.申請人自我展示的平臺
名校錄取越來越卷,申請人的背景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名校申請池里不乏學霸牛娃。
僅有亮眼的成績、卓越的學術能力也并不一定能夠得到招生官青睞。但如果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網紅,反而會令人眼前一亮。
而且成為網紅的經歷也可以寫進文書中,很多同學在做網紅這條路少不了面對別人的不理解和質疑,這些心路歷程和成長感悟是不可多得的文書素材。
圖源:Youtube Olivia Zhang
如果在社交媒體上獲得的成就或分享的內容和自己想要申請的專業(yè)有非常強的聯(lián)系,那么在申請中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項。
當然,學生的個人影響力必須要是正面積極的,如果只是靠負面的內容吸引流量,反而會對大學申請起到反作用。
所以大學錄取“網紅”,其實是一種互相成就的雙贏的策略,并非各取所需那么簡單。
成為“網紅學生”
或許風險比機遇更大
在某種程度上,名校的確偏愛“網紅學生”。
但學校錄取“網紅”這件事,看似美好,其實也有很大的風險。
因為這至少可以證明一點,那就是學校真的非常關注學生的社交平臺,無論你是否網紅,你可能都在學校的眼皮子底下。
調查結果顯示,約36%的大學招生官在審核過程中會查看申請者的社交媒體,包括但不限于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和YouTube等。
當招生官發(fā)現(xiàn)你在社交媒體上發(fā)表了具有爭議的言論,他們可能會拒絕你的申請,甚至取消你的offer。
千萬別以為天高皇帝遠,美國大學不關注中國的社交平臺,在2022年一名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就因朋友圈的不當言論被取消了入學資格。
這樣的案例在過去幾年時有發(fā)生,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另外,做網紅并不沒有想象中那么輕松事情。
對于高中生來說,本身的學習壓力已經非常大,如果還要分出一部分經歷來運營自己的社交媒體,這可能會耽誤正常的學習。
而且成為網紅就注定要在公共空間中被很多人“審判”,總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出現(xiàn),甚至會出現(xiàn)網暴等情況。
圖源:知乎 tulipsistwolips(李羅羅)
面對這些負面的評價,學生本人是否能夠承受網暴也將會成為一大考驗。
其實我們應該反過來看。如果學生能夠憑借自己的興趣或愛好,在網絡或某方面展示其這方面的積極影響力。
那無疑會向招生官展示申請人對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方向能夠持之以恒,能夠在該專業(yè)方向上有所作為,并且具備較強的綜合實力。
對于這樣一個申請人中的六邊形戰(zhàn)士,招生官自然會給予一定的優(yōu)待。
但如果只是為了加分而特地去運營社交媒體,就顯得畫蛇添足了。
千萬不要被所謂的名校錄取“標簽”所蒙蔽。卓越的學術能力和出色的實踐經歷,才是真正有含金量的申請材料。
網紅,并不是錄取密碼,而是在你本身就優(yōu)秀的學術背景、個人綜合實力上基礎上的一個加分項,最多起到的就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原標題:18歲本科生考公上岸,符合法規(guī)但不符合常理 近日,河南省監(jiān)獄系統(tǒng)
觀察2024-08-16 22:10:54
原標題:工科考研不再難!揭秘8大低難度高回報專業(yè),選對專業(yè)輕松上岸! 今
觀察2024-08-16 2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