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25日消息,OpenAI與麻省理工學院(MIT) 媒體實驗室 的最新合作研究發(fā)現,頻繁使用ChatGPT等聊天機器人可能與孤獨感增加及社交時間減少相關。研究指出,
3月25日消息,OpenAI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的最新合作研究發(fā)現,頻繁使用ChatGPT等聊天機器人可能與孤獨感增加及社交時間減少相關。研究指出,每日與聊天機器人進行長時間文字或語音交流的用戶,更容易對其產生情感依賴,并伴隨不當使用行為。
OpenAI 團隊對近 4000 萬次 ChatGPT 交互進行了大規(guī)模自動化分析,該研究將這種分析與有針對性的用戶調查相結合,以試圖了解現實世界的使用情況,將用戶對 ChatGPT 的自我報告情緒與用戶對話的屬性相關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情感使用模式。
此外,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團隊在四周內使用 ChatGPT 對近 1,000 名參與者進行了隨機對照試驗 (RCT)。這項經IRB 批準的預注冊對照研究旨在確定因果見解,了解特定平臺功能(例如模型個性和情態(tài))和使用類型如何影響用戶自我報告的社會心理狀態(tài),重點關注孤獨感、與真人的社交互動、對 AI 聊天機器人的情感依賴以及對 AI 的使用不當。
這兩項研究均排除了年齡在 18 歲以下的用戶。
具體研究結果有:
1.在實際使用中,ChatGPT 的情感互動非常少見。我們評估的平臺內絕大多數對話中都沒有出現情感線索(互動中表示同情、喜愛或支持的方面),這表明情感互動是 ChatGPT 的罕見用例。
2.即使是重度用戶,高程度的情感使用也僅限于一小部分人。在高級語音模式重度用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在使用中表現出了情感表達的互動。這部分重度用戶也更有可能同意諸如“我認為 ChatGPT 是朋友”之類的說法。由于這種情感使用集中在一小部分用戶中,因此研究其影響尤其具有挑戰(zhàn)性,因為在平均整體平臺趨勢時,它可能不會被注意到。
3.語音模式對幸福感的影響好壞參半。在對照研究中,通過文本與 ChatGPT 互動的用戶在消息間平均表現出比語音用戶更多的情感暗示,對照測試顯示對情緒健康的影響好壞參半。語音模式在短暫使用時與更好的幸福感相關,但長期每天使用會導致更糟糕的結果。重要的是,與中性語音或文本條件相比,在研究過程中,使用更具吸引力的語音不會給用戶帶來更多負面結果。
4.對話類型對幸福感的影響不同。與非個人對話相比,個人對話(包括用戶和模型的更多情感表達)與更高的孤獨感有關,但在適度使用水平下,情感依賴和問題使用率較低。相比之下,非個人對話往往會增加情感依賴,尤其是在大量使用的情況下。
5.用戶結果受個人因素影響,例如個人的情感需求、對人工智能的看法以及使用時長。在人際關系中更傾向于依戀的人和將人工智能視為可以融入個人生活的朋友的人更有可能因使用聊天機器人而受到負面影響。每天長時間使用也會導致更糟糕的結果。這些相關性雖然不是因果關系,但為未來研究用戶幸福感提供了重要方向。
該研究結果中,所謂“重度”用戶,是指研究期間內任意一天使用高級語音模式 (AVM) 的前 1000 名用戶,具體數量以發(fā)送的消息數量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