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跟誰學陳向東:優(yōu)秀的商業(yè)都是由直覺確定的 10月26日訊 近日,跟誰學創(chuàng)始人陳向東出席成蹊商學院第二屆教育升級峰會。會上,陳向東回顧了跟
原標題:跟誰學陳向東:優(yōu)秀的商業(yè)都是由直覺確定的
10月26日訊 近日,跟誰學創(chuàng)始人陳向東出席成蹊商學院第二屆教育升級峰會。會上,陳向東回顧了跟誰學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上市經過,同時也發(fā)表了他對今年K12暑假營銷大戰(zhàn)的看法。
以下為陳向東講話原文,芥末堆有所刪減:
回顧跟誰學發(fā)展和上市歷程
我想今天借這個場合和大家來“揭秘”幾個事實。
第一個事實是2014年6月跟誰學注冊成立的時候,名稱叫做“北京百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注意:在公司注冊的名字當中,是沒有“教育”兩個字的。我當時心中對于未來的判斷,重點是放在了科技上。如果說今天跟誰學做的不錯,與當時我對于科技的堅定向往有關;如果說跟誰學在過去犯了很多的錯,我想也是因為與沒有加上“教育”這兩個字有關。
第二個事實是2014年的7月份,也就是在跟誰學成立的第二個月,我們就組建了視頻直播技術團隊。在2015年3月份,跟誰學的自由研發(fā)技術就推出了3000多人的在線直播互動大班課。按照行內的說法,跟誰學推出3000多人的在線直播大班課,并且是自主技術,應該是在教育行業(yè)當中是第一家。
第三個事實是2016年的3月份,跟誰學在外孵化的一個K12在線直播大班課的業(yè)務——高途課堂。在2017年6月,我們把五個團隊整合組成了新的高途課堂。換句話說,跟誰學在直播大班課的探索,在2016年的時候是正式開始,實際上在技術的準備上是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個月。
第四個事實是2017年的8月份,跟誰學all in在線直播大班課,并且在2017年的9月份的時候,單月盈利。我們最早在直播大班課的場景變現盈利的驗證是在2017年3月。換句話說,在2017年3月份,我們驗證了在線直播大班課時的盈利模型,我們才開始復制。
第五個事實是2019年的1月16號的時候,我們正式啟動了上市工作。但是我必須坦誠,我是在2019年的1月8號才做了一個最終的決定——到美國上市。2019年的1月10號,我們召集了臨時董事會,2019年的1月16號我們就啟動了上市工作。
我們是在2018年的4月份的時候開始見投行、律師、分析師等,以及去見我們的審計師,然后開始遴選合作對象,我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做準備。最后,從正式啟動上市開始計算,我們用了88個工作日,跟誰學就在美國上市了。
六個常見錯誤
第一個常見錯誤是把自己的年齡當作組織年齡。
我看在座的各位校長很多年齡都是30歲、40歲,但是我們做的這家學??赡芫褪?年、3年。某種意義上講,你的學校、機構、公司的組織年齡就是2歲、3歲。但是我們往往把自己的年齡看成是組織年齡,把組織年齡等同于你的年齡,你最后做的決策、去冒的險、花的錢很有可能全部都被浪費掉的。
第二個常見錯誤是把融資當作CEO的Number 1。
當一家公司總是頻繁融資的時候,大概率上是這家公司還沒有找到真正的商業(yè)場景和走向健康。
是的,我們都會借助融資。但是CEO如果是組織的大腦,組織的大腦天天都出去融資了,組織的心臟、血液、毛細血管都將外化,最后就會使組織本身都完全不正常了。
第三個常見錯誤是把活動當作品牌的Number 1。
當一個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一家培訓機構的校長,把百分之六十、七十的精力都放在參加活動和各種論壇的時候,大概率都是公司運營非常糟糕的時候。
第四個常見錯誤是把規(guī)模當作公司的Number 1。
如果一家公司只是把規(guī)模放在第一位,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基本上沒有成功的先例。
一家好的公司會在強調規(guī)模的同時,更多的強調有效增長、利潤增長,更多強調每一個人、每一個員工的人均創(chuàng)收、人均創(chuàng)利的增長。如果一家公司只是線性的規(guī)模增長,而沒有帶來內部組織的效益增長,時間最終將會給其一記狠狠的耳光。
第五個常見錯誤是把BAT當作打法的model。
很多公司都總講BAT,但是BAT都是一千億、兩千億的營收。我們要更加地知道自己才兩歲、三歲,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組織智商。當把這件事情弄清楚之后,基本的判斷也就更加清晰了。
所以各位校長都想一想,是不是很多人會經常去分享一些關于BAT的打法,但這些打法和我們有關系嗎?和我們99.99%的人其實都沒關系。
第六個常見錯誤是把競爭當作決策的依歸。
競爭使我們做出的決策,往往是錯誤的決策。一家公司為什么存在?存在的原因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如果我們知道我們這家機構、學校存在的最核心原因是希望學生和家長更好,為什么要以競爭為中心?應該以成就客戶為中心,以學生和家長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