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大學畢業(yè)后和混凝土做朋友 他首次參加項目就拿下專利 讀書時他是三好學生,工作后他是技術骨干。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王寶,從水利水
原標題:大學畢業(yè)后和混凝土做朋友 他首次參加項目就拿下專利
讀書時他是“三好學生”,工作后他是“技術骨干”。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王寶,從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五年扎根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最遠的路是腳,最高的山是人”的含義。6月29日,王寶在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甘愿將青春與寶貴歲月獻給祖國的建設。”
和鋼筋混凝土做“朋友”
2018年7月,王寶入職中國水電十二局,參與建設的第一個項目是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項目建設初期,當地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當時與我陪伴整日的,只有大山和鋼筋混凝土,要學會和他們做朋友。”
2020年,正值黃金峽水利樞紐大干時期,在圍堰填筑、基坑開挖、支護及混凝土等施工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污水、廢水。為解決工程中產生的這一清排問題,王寶晝夜不歇,鉆研設計圖紙、施工方案,邀請水利行業(yè)專家對圍堰填筑、防滲、排廢等問題進行研討請教,最終成功發(fā)明了《一種適用于大流量的堰后式簡易沉淀池》的專利,為工程的環(huán)水保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順利完成了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大干100天,確保度汛目標”的任務。
2021年,為了實現年度目標,項目經理下達了黃金峽水利樞紐大壩“左非壩段必須澆筑至頂”的“死命令”。王寶再次挺身而出,作為工程技術部負責人,他主動向領導請纓,并立下軍令狀,一周之內完成詳細方案設計。
王寶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當時每天只休息3-4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在現場深入研究解決辦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大學所學的專業(yè)結構力學知識與進入工作后實操澆筑方法的經驗相互補充,給了王寶新的靈感和啟發(fā)。
澆筑過程中,因工作空間狹窄,要求起重設備快速在多部位同時施工,王寶自行研究出了一種用于材料快速吊裝的履帶式起重設備。他告訴記者:“這種設備行走輕便,操作靈活且可快速作業(yè),既可以降低投入成本,也可以提高作業(yè)效率,這正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他還將此設備的專利權免費提供給了公司,為公司節(jié)約了近3000萬元的設備成本。2021年11月25日,左非壩段順利澆筑至頂,并提前完成了2021年產值目標。
當好“拓荒者”
2022年,王寶從陜西漢中派往河北撫寧擔任著項目工程技術部主任。面對一片荒蕪,他與一眾同事擔任“拓荒者”的角色,在這里開辟營地。
每個項目,王寶堅持親力親為,全力以赴。用車緊張,他便用雙腳去丈量上水庫、安全文化宣講平臺與營地的距離,只為得到確切的一手數據。為了保質保量,在建設安全文化宣講平臺時他發(fā)現施工隊以小粒徑碎石替換2.5厘米粒徑碎石,未按技術方案操作,他立即要求返工整改。“施工不按圖紙規(guī)范去做,哪怕是再小的疏忽,都將導致整個項目工作產生安全隱患,使工作內容達不到預期效果。”他說。
五年來,他始終保持著一顆“學徒之心”,謹慎小心,絕不放過任何一處違規(guī),絕不敷衍任何一項任務。
王寶工作期間,已發(fā)表國家級《混凝土重力壩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工藝》等論文4篇,發(fā)明《一種適用于大流量的堰后式簡易沉淀池》等專利3項,發(fā)表《寒冷地區(qū)彩色混凝土施工工法》等施工工法2項,公司科學進步獎1項、QC成果獎2項……成果不計其數,他用技術管理、試驗實操將青春的奏章書寫在祖國大地上,一腔熱血盡付,腳踏萬水千山,踐行著初心使命。
王寶此前的班主任李培老師回憶,王寶在校時曾擔任班級的生活委員,生活中會自己積極主動在外兼職,同時也很照顧班級里其他條件不好的同學,對他們很關心。平時他負責班級的采購和收班費等日常工作,在學習上他非常積極主動,經常將問題當堂解決或者課后及時詢問老師,與同學的相處中友善融洽,對待老師也非常尊重,師生關系很和睦。
李培老師告訴記者:“他學習積極主動,刻苦認真,上課總是坐在教室第一排,平時也是一個很堅強,樂觀的同學,在印象中,他臉上總是帶著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