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程紅兵:公立學校如何走出困境? 您在公立學校當過校長,在教育行政部門做過副局長,現(xiàn)在又在公立委托管理學校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做總校長,
原標題:程紅兵:公立學校如何走出困境?
您在公立學校當過校長,在教育行政部門做過副局長,現(xiàn)在又在公立委托管理學校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做總校長,現(xiàn)在公立學校在發(fā)展中遇到一些困境,以您豐富的個人經歷,請談談公立學校如何走出困境?
程紅兵:公立學校的唯一出路是走向自主化辦學。學校如果沒有自主權,按照統(tǒng)一的模式來辦學的話,學校一定會僵化了。
第一,能不能給學校一定的經費使用權?當然是在監(jiān)管透明的條件下,學校能不能有一定的經費使用權。舉個例子,公立學校招標和采購必須統(tǒng)一,假如夏天到了,壞了兩個空調,如果按照程序走下來,可能要半年才能把空調買回來,這時候要空調有什么用,所以效率存在問題。還有更重要的是老師干多干少應該不一樣,干好干壞應該不一樣,要通過薪酬待遇體現(xiàn)出來。
第二,能不能適當?shù)亟o學校招聘教師的自主權?現(xiàn)在許多地方的教師招聘是人事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說了算,而學校沒有用人自主權。學校要一個數(shù)學老師,有可能分配來一個化學老師;學校要一個語文老師,有可能分配來一個歷史老師。還有,有些老師確實是不能令學生滿意,他們既沒有當老師的熱情,又不愿意付出,還跟學生、同事和家長都產生矛盾,幾次教育后還不行,這樣的教師學校還無權處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能不能給學校一定的用人自主權?學校如果沒有用人自主權,那就是一潭死水。
第三,能不能給學校一定的課程自主權?現(xiàn)在我們很多地方教材都是完全統(tǒng)一的,但每個學校實際情況卻不一樣,應該是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教材。比如薄弱學校的學生和優(yōu)質學校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樣的,結果他們使用同一個教材,這是 沒道理的。除了教材統(tǒng)一,還有教輔都統(tǒng)一,這樣是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
采訪中,經常聽到校長們說學校有很多“婆婆”,想做些事,又覺得束縛太多,不好展開工作。
程紅兵:這關鍵取決于校長敢不敢做、愿意不愿意做、能不能做、擅長不擅長做,也就是校長要有情懷、要有膽量,要有方法和辦法,如果都沒有,那就不要做。人做事兩個目標,一個是為利,就是有利益就做;另一個是出于理性和性情,符合自己的目標、開心就做,即使沒利益也會克服困難想辦法去做。自己的態(tài)度最關鍵。
教師成長:要給自由創(chuàng)造的空間陳寶生部長吹響課堂革命的號角,課堂革命的關鍵首先在于教師,請您分享下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和課堂改革的經驗。
程紅兵:作為學校而言,找到志同道合者,即找到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思維清晰和有書卷氣的人當教師,比培訓教師更容易。
我們學校的教師,都是我一個一個挑選的。我們很重視的是,老師有沒有書卷氣,是否真正熱愛這個崗位,思維是否清晰。
我們學校的老師80%以上是青年教師,來自北大、復旦、清華、交大等一流高校,使得我們組建了一支異質化的教師隊伍。地域上的差異、文化上的差異、知識結構上的差異,讓他們的智慧碰撞出更多火花。
把這些老師招進來以后,作為校長的我,最重要的一點是呵護青年老師,要把老師身上原本具有的從教的初心、書卷氣、靈性和研究能力給呵護好。未來是充滿千變萬化的未來,我們需要老師們去研究和想象,自己如何面向未來,如何培養(yǎng)面向未來的學生。
在行動當中不斷反思,不斷成長,可以說是老師成長的重要路徑,即讓老師們在游泳當中學會游泳,在教學當中學會教學,在課改當中學會課改,在創(chuàng)造當中學會創(chuàng)造,也就是說老師一定要從具體的教育行為當中慢慢成長起來,不是聽一次報告、一次講座和聽校長一次教訓就能夠成長起來。教學就是老師成長的切入點。
課堂教學的本質特點是有規(guī)律的自由行動。很多學校都在推行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很大的作用在于抓住了規(guī)律的特點,但是我們常常把所謂的教學模式固化了,比如第一步非得是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第二步規(guī)定老師講多少時間,學生說多長時間,這種時間的固化、方式的固化給教師帶來很大的束縛。只有給老師自由生長的空間,老師才有創(chuàng)造。
是的,有自由才有創(chuàng)造力,固化的課堂應該改變。那么,請問課堂怎么轉型?
程紅兵:我們探索研究由模式建構走向模型創(chuàng)建。在英語單詞當中,模式和模型是一個詞匯,但我有意識地把它切割開來。
模式建構一般而言都是程序建構,容易固化。模型創(chuàng)建是要素組合,即把課堂要素提煉出來以后進行自由組合,課堂會富有彈性和張力。
我們的研究指向課堂的結構、課程的結構。所謂指向結構,很重要的就是首先要對要素進行分解。如果研究課程的結構,就要對課程的要素進行分解;如果研究課堂的結構,就要對課堂的要素進行分解。要素分解之后,就要明確要素和要素之間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需要梳理清楚要素之間如何加以組合,組合的真正緣由是什么?把這個邏輯關系整理清楚了,老師就能夠把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掌握清楚。
我們的研究還要有一定的開放度,允許老師們在教學過程當中去探索找到新的要素,然后加以自由的組合,這樣老師就會有許許多多創(chuàng)造研究的空間。比如我們讓老師們將國內教材的不同版本進行對比研究,將國內教材的版本和國際教材的版本進行對比研究,來打開老師的視野。思維視野不一樣了,老師的未來發(fā)展空間就一定不一樣。
相比程式化教學模式,模型創(chuàng)建給老師留出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在課堂上哪些要素是必須呈現(xiàn)的?
程紅兵:截至目前,我們提煉了七個課堂要素,即行為目標、還原背景、還原變異、還原思維(思維可視化)、多維反思、矛盾質疑和動態(tài)視角,其中有兩個要素,我認為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個是行為目標,就是上這堂課要達成什么目標,要清楚。我聽了一千堂左右的課,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不知道這堂課要干什么,糊里糊涂地就那么上了。糊里糊涂上課,最后的結果肯定是很糟糕的。課程標準講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老師們把它理解為三個目標,實際上它是三維目標,三個維度的目標不等于是三個目標。其實三維目標聚焦的是課上老師讓學生做什么,讓學生達成什么?
第二個是思維可視化,即這堂課思維要清晰,邏輯要清晰,表達要清晰,設計要清晰。不能給孩子們簡單地呈現(xiàn)一個結論,而要把這個結論的思考過程表述出來。
七個要素,就是讓老師們從幾個要素去構思課堂教學,幫助教師找到教學的方式和切入點,讓老師們能夠激活學生,因為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成為智慧的孩子。
育人:社會化和個性化兩者不可偏廢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個性化教育,在您看來,有哪些好的途徑去實現(xiàn)個性化的教和個性化的育?
程紅兵:教育的真諦不在于個性化一個方面,而在于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和諧統(tǒng)一。
過去講社會化講得過頭了,現(xiàn)在講個性化講得過頭了,怎么樣把二者統(tǒng)一起來才是正確的。
我們不說別的,至少培養(yǎng)出來的人,起碼要尊重法律和道德底線。現(xiàn)在有那么多觸犯道德底線和觸犯法律的人,說到底教育沒有把社會化落到實處,反而不停地在強化個性化。個性化走到極端,就是極端利己主義。這怎么能行呢?因此,社會化和個性化兩者不可偏廢。
個性化通過課程來實現(xiàn)。學校的產品是課程,因此必須要有選修課。有選修課,學生才有個性化成長的機會。在我們學校,既有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也有大量選修課程。比如從二年級開始,體育就有二十幾門選修課,學生不喜歡打籃球就踢足球,不喜歡踢足球就打羽毛球,不喜歡打羽毛球就打乒乓球,最終找到喜歡的運動項目,動起來,充滿活力,就好了,至于能不能拿到獎牌無所謂的。學校的藝術課也是一樣的。學校的彩虹英語、彩虹閱讀、彩虹數(shù)學都是分層分類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