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幼師表明:放學接孩子,這4種家長令人有點反感,希望你不在其中 孩子上幼兒園,每天放學的時候,幼兒園門口都是翹首以待的家長。 有的家長
原標題:幼師表明:放學接孩子,這4種家長令人有點反感,希望你不在其中
孩子上幼兒園,每天放學的時候,幼兒園門口都是翹首以待的家長。
有的家長時間非常趕,也許是剛剛從工作單位出來,接了孩子還要匆匆地趕回去;有的家長不著急,接到孩子也不走,在那慢悠悠地等著孩子玩,孩子玩夠了,才會回家。
幼兒園老師和家長的會面,除了家長會以外,最頻繁的就是孩子放學、上學的時候了,這短暫的接觸,時間長了,也會讓人和人之間產(chǎn)生微妙的關系。
之前,我有一個朋友是幼兒園的老師,她說雖然幼兒園門口和家長只是見面一會兒而已,有的家長卻很令人討厭,只不過是不方便明說罷了。
相信所有的家長都不愿意成為一個令孩子老師討厭的人吧,在這里我就給家長們提個醒,希望你能避開這幾種老師最討厭的類型,成為一個高情商、討人喜歡的家長。
第一種
總想搞特權的家長
幼兒園放學時間是固定的,可能跟一部分家長的工作時間是有沖突的。
我們有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行為,就是希望幼兒園可以為自己開一個綠色通道,有的是希望可以早一點接孩子回家,有的家長是,別人的孩子都走完了,他才姍姍來遲。
偶爾幾次還可以接受,但總是這樣要求,就會給老師增加額外的負擔了。
幼兒園老師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和家長,如果每個人對于接送孩子都有不同的要求,老師是應付不過來的。
這類家長通常表現(xiàn)出一種不合理的優(yōu)越感,認為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應該得到特殊待遇,這種行為會給老師帶來很大的困擾。
家長想要搞特殊,破壞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則。
學校是一個集體環(huán)境,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平等的機會和待遇。
如果個別家長搞特權,會引起其他家長和學生的不滿,影響班級的和諧氛圍,這也會給老師帶來很大的壓力。
第二種
“雞蛋里挑骨頭”的家長
我在接孩子幼兒園放學的時候,經(jīng)常遇到一個這樣的家長,她接到孩子以后,每次都是仔仔細細、上上下下地檢查孩子一番,恨不得拿起放大鏡,生怕孩子在幼兒園有一點點磕碰是自己看不到的。
我就經(jīng)??吹剿屠蠋煼从澈⒆拥膯栴},真是有點雞蛋里挑骨頭的感覺。
這類家長對孩子的權益過度敏感,一旦孩子在學校遇到一點小問題,比如摔倒、磕傷等,就會向學校和老師提出高額索賠或過渡的要求。
他們往往缺乏對學校和老師的基本信任,不理解學校教育活動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正常風險,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于學校和老師。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度關注和焦慮,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過度擔心。
孩子在學校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他們就覺得是大問題,給老師帶來很大的壓力,也影響了老師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老師當然也會非常討厭這樣的家長。
第三種
“八卦型”的家長
放學的時候,有的家長喜歡打聽小道消息,比如,老師的家庭情況,學校的一些發(fā)展變化,這類家長喜歡在學校里打聽各種小道消息,并且容易輕信一些沒有根據(jù)的傳言。
有時候,他們還會因為一些謠言就埋怨老師,在放學的時候直接指責老師,這會給老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困擾。
家長在背后肆意評價老師,本身就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家長喜歡在背后議論老師的缺點和不足,甚至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壞話。
這樣的行為會影響孩子對老師的尊重和信任,破壞師生關系,也會讓老師感到寒心。
第四種
從來都不和老師溝通的家長
還有一些家長放學的時候,從來都不和老師溝通,有時候連招呼都不打,就帶著孩子走了。
他們或許因為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在教育方面缺乏自信,不知道與老師溝通什么,心里沒有安全感。
他們擔心自己的言語表達不當,或者提出的問題過于幼稚,會被老師輕視或嘲笑。
還有的家長因為由于工作壓力大、時間緊張,沒有足夠的精力去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無法抽出時間與老師進行溝通。
他們可能認為自己的主要責任是為孩子提供物質(zhì)保障,而教育孩子是老師的職責,有時候也不回老師信息,這樣的家長,老師也是不太喜歡的。
家校合作,老師和家長經(jīng)常溝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家長與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能夠讓老師感受到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和對老師工作的支持,老師也會更加關注和關心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家長有家長的本分,老師有老師的職責,我們做家長的,做到按時接送孩子,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尊重老師的人格,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