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厲害了同學!初中生手工復刻近500件文物 學校為其辦展覽 越王勾踐劍、商代青銅面具、河姆渡干欄式建筑、東漢彩陶擊鼓說唱俑、青銅編鐘3月
原標題:厲害了同學!初中生手工復刻近500件“文物” 學校為其辦展覽
越王勾踐劍、商代青銅面具、河姆渡干欄式建筑、東漢彩陶擊鼓說唱俑、青銅編鐘……3月8日,這些“文物”一起出現(xiàn)在武漢市第四初級中學的校園里,引發(fā)學生們的陣陣驚嘆。
寒假前,學校歷史備課組給七年級全體學生布置了一項特色學科作業(yè)——手工復刻歷史文物。備課組組長沈莉介紹,此次作業(yè),要求同學們以七年級上冊所學歷史知識為依托,從中國境內(nèi)早期人類的出現(xiàn)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選取代表性文物,利用紙板、橡皮泥、陶泥等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進行文物的模仿制作。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這項特色作業(yè)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沈莉老師介紹,新學期伊始,備課組老師們就收到同學們上交的復刻“文物”近500件。
這些“文物”大多富有巧思,制作材料豐富,廢舊的紙盒、一次性紙杯、紙飯盒、速干橡皮泥、陶泥、一次性筷子、白石膏、3D打印材料、路邊不用的磚塊……都成了同學們創(chuàng)作的材料。
經(jīng)過備課組老師們的精心挑選,3月8日,170余件復刻“文物”在校園里進行展覽,引來各年級老師和同學的圍觀與點贊。
精選的“文物”中,有學生編織書寫的竹簡,有用橡皮泥捏制的說唱陶俑,有用陶瓷制作的碗、兵馬俑、瓦當,有以青磚為底描繪的壁畫,以紙杯為主體繪制的青銅面具,以紙碗為主體繪制的青銅鼎,用紙精心制作的越王勾踐劍……
操場上,看展的同學一波又一波絡繹不絕,老師們也被吸引紛紛加入看展的隊伍中。七年級(3)班李元涵同學向同學們介紹起她親手制作的北魏陶女樂俑:“制作這尊陶俑時,我發(fā)現(xiàn)人物神態(tài)等細節(jié)之處,很難捏出來,于是我采用‘刻捏結合’的方式,盡可能還原了雕塑的造型。”
七(3)班李孚裕嘉同學用3D打印筆制作的河姆渡人的干欄式建筑,簡易卻不簡單。他邊制作邊思考:“河姆渡干欄式建筑的設計符合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既防洪防潮,又要防野獸,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真令人贊嘆啊。”
“竹簡文書象征著歷史的沉淀,千年流傳的竹香墨韻,應該被我們好好傳承下去。”七年級(1)班翁宇彤同學說。
圍觀老師們表示,這樣的學科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深深被古人高超的技藝和智慧所折服,為中國輝煌燦爛的歷史而自豪。
該校副校長劉紅表示,本次展覽活動以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核心,促進語文、歷史、美術等跨學科綜合發(fā)展,實現(xiàn)學科間交融互通。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了學生的主動創(chuàng)造精神,也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讓保護文物、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觀念深入人心。
原標題:家庭語言環(huán)境如何成就未來學霸?吳欣歆教授現(xiàn)場支招 當前,家庭教
活動2025-05-25 21:33:07
原標題:接連發(fā)布重磅主題活動,浦東這樣促進家校社協(xié)同共育 家校社協(xié)同 弘
活動2025-05-18 09: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