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圳市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日前發(fā)布公告,從2019年開始,50平方米以下住房將被限制入學。公告稱該限制是為了優(yōu)先保障學校地段內實際購房居住的戶籍適
深圳市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日前發(fā)布公告,從2019年開始,50平方米以下住房將被限制入學。公告稱該限制是為了優(yōu)先保障學校地段內實際購房居住的戶籍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的權利,防止臨時擇校性申請,擠占地段生學位。(2018年12月6日,《北京青年報》)
從該公告的內容上來看,深圳市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將孩子能否在此學校就讀和孩子家庭擁有的住房面積掛上了鉤。住房面積小于或等于30平方米的,需購房及實際居住滿六年以上方可入校;住房面積大于30平方米且小于或等于50平方米的,需購房及實際居住滿四年以上方可入校;而住房面積大于50平方米的,僅需購房及實際居住滿一年以上就可以入校。
對于學區(qū)的劃分初衷本是對生源的合理分配,而不是讓“學區(qū)房”水漲船高的理由,更不是讓學校以“學區(qū)房”面積大小來限制學生入學的標準。這則公告雖然打著“保障學校地段內實際購房居住的戶籍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的權利”的旗號,但實際上卻更多在以住房面積為限制條件,位于同一學區(qū)內的住戶,為什么住房面積越大“入學門檻”就越低呢?如果僅以住房面積來決定學生是否能夠入學,希望獲得高質量教育的低收入人群又該何去何從?
常言道:“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無人不曉,不同收入的家庭對于教育資源的苛求都是一致的。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高質量的學校就讀,并收到高質量的教育,并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而作為孩子,他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怎樣的家庭里,但他們同樣的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
對于收入高的人群來說,學區(qū)房是一種選擇,這種選擇基于對未來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夠有更好的未來;而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學區(qū)房是一種需要,家長愿意付諸成倍的努力將孩子送往更好的學校,寧可蝸居也希望給孩子更好的機會,這種需要建立在為孩子改變命運,不讓孩子重蹈覆轍的基礎上。
這樣的公告一出,是否會導致高收入的人群大量購入優(yōu)質學區(qū)的住房,又是否會導致低收入人群的孩子求學無門?這些都是值得被思考的問題,而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同樣獲得知識的權利,也將是整個社會需要不斷努力的共同目標。(楊海濤)
原標題:家庭語言環(huán)境如何成就未來學霸?吳欣歆教授現(xiàn)場支招 當前,家庭教
活動2025-05-25 21:33:07
原標題:接連發(fā)布重磅主題活動,浦東這樣促進家校社協(xié)同共育 家校社協(xié)同 弘
活動2025-05-18 09: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