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寬容對待方言課走進高校課堂 沖殼子(普通話吹牛)、腦殼(普通話頭)、擺龍門陣(普通話聊天)四川方言出現(xiàn)在課堂是一種什么景象?記者27日從四川天府新區(qū)
寬容對待“方言課”走進高校課堂
沖殼子(普通話“吹牛”)、腦殼(普通話“頭”)、擺龍門陣(普通話“聊天”)……四川方言出現(xiàn)在課堂是一種什么景象?記者27日從四川天府新區(qū)航空旅游職業(yè)學院獲悉,該校近日開設了一門四川方言選修課,同學在課堂所學內容將出現(xiàn)在期末試卷中,通過考試還能獲得學分。(11月27日 中新網)
中國地域廣闊,漢語與少數(shù)民族的方言眾多。方言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它是地域文化的載體,表達地區(qū)的文化特色;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活化石,傳承寶貴的文化遺產;還是植根于民間的文化形態(tài),具有深厚的民間文化土壤。文化包容性越大,越有魅力和影響力。方言理應得到珍惜和保護。四川方言走進高校課堂傳遞了一種文化信號,也是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
在信息傳遞越來越直接,人們的生活工作半徑越來越拓展,無障礙的語言平臺越來越重要的今天,方言的局限性和滯后性暴露無遺。有人擔心,開展方言學習課,倡導學生們學方言講方言,會不會影響不同省份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是不是省份排外的表現(xiàn)。其實,普通話只是通用的漢語,并非用來取代方言。普及普通話固然重要,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丟棄方言。會說方言,并不影響普通話的學習和使用。莫言的普通話可能不很標準,但絲毫沒有影響他在文學上爐火純青的造詣。普及普通話和保護方言并不矛盾。
四川方言作為選修課進入高校,并非排擠外鄉(xiāng)人。恰恰相反,這是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自信的態(tài)度。通過學習和重溫,可以讓更多本省的學生,加深文化記憶。也幫助更多的外省學生了解和深入本省的語言文化和歷史傳統(tǒng),帶著趣味性和學習的心態(tài)去融入環(huán)境。
而且,方言代表了本地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對于事物的表述功能比普通話更強、更細和更加具體。而且有時候方言,能最貼切地表達出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變化。方言課的開設,也確實能夠豐富高校專業(yè)以外的課余文化生活。
所以,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方言進入高校課堂,應持開放心態(tài)和包容態(tài)度關注和理解這一做法。郄琳
原標題:花費近40萬讀完民辦高中國際班后無學籍無畢業(yè)證,教育局回應 學校給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5 19:08:05
原標題:放平心態(tài)、穩(wěn)住狀態(tài),心理專家支招緩解藝考生考前焦慮 孩子最近好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3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