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北京四中校長:反對陪伴式寫作業(yè),家長育兒要做園丁不做木匠 陪孩子寫作業(yè)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事。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四中校
原標題:北京四中校長:反對陪伴式寫作業(yè),家長育兒要做園丁不做木匠
陪孩子寫作業(yè)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事。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四中校長馬景林表示,“堅決反對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yè),不要只看到了眼前的問題。”這一觀點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馬景林校長認為,他反對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yè),一時的陪伴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卻容易讓孩子建立依賴,影響了孩子長遠的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他提出,家長要做園丁,而不是木匠,園丁為花草創(chuàng)造更好、更安全的生長環(huán)境,提供更好的生長空間,這樣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有些家長借過木匠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強調(diào)的是一致性和準確性,這是制作成功的家具所需要的,但在育兒過程中有可能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效果也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好。
對此,中國教育報評論文章表示,我們常說,教育是慢的藝術,在陪孩子寫作業(yè)這件事上,家長也應該有“靜待花開”的耐心。孩子寫作業(yè),一出錯家長馬上就指出來,錯一個指一個,寫字姿勢不對、算錯了題……不僅家長容易“血壓升高”,也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久而久之,不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育不是工業(yè),孩子的成長也不在于一時,家長要允許孩子在錯誤中成長,給孩子的成長留出空間。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yè),如何陪,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答案是不一樣的,但馬景林委員給所有家長提了個醒:花開有期,要做智慧的“園丁”。
澎湃新聞評論員表示,教育從來不只是看一時的結果,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孩子不能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建立學習自主性,只有在父母現(xiàn)場陪伴監(jiān)督下才能完成作業(yè),那這樣的孩子在精神層面可能就很難長大。離開父母的視線,就很難再變成一個“好學生”。
理想的教育,當然是家長和學校老師一起做園丁,給孩子慢慢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但現(xiàn)實很骨感,在普遍還是很卷的當下,父母就算想做園丁,很多時候也身不由己。像北京四中這樣的名校,可能在教育上有自己的堅持,但很多地方的學校,包括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學校,其實都在變相要求家長當好木匠的角色。
“家校合作,既不是給教師增加本不必要的負擔,也不是把教育責任更多地轉(zhuǎn)移到家長身上。各方的教育理念真正一致,家長也才能有更從容的心態(tài),做一個教育的園丁,而不是木匠。”
原標題:花費近40萬讀完民辦高中國際班后無學籍無畢業(yè)證,教育局回應 學校給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5 19:08:05
原標題:放平心態(tài)、穩(wěn)住狀態(tài),心理專家支招緩解藝考生考前焦慮 孩子最近好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3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