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線上教學需謹慎篩選 疫情當下,在線教育成了許多人上課培訓的主要方式。但上課的老師是否有資質呢?記者調查發(fā)現,盡管教育部多次發(fā)文整治教育機構
線上教學需謹慎篩選
疫情當下,在線教育成了許多人上課培訓的主要方式。但上課的老師是否有資質呢?記者調查發(fā)現,盡管教育部多次發(fā)文整治教育機構培訓亂象,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三無人員進行線上授課的問題,依然存在。(新華社5月19日)
疫情之下,大多數行業(yè)被“黑天鵝”籠罩下,但線上教育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但在這一派蓬勃的行業(yè)盛況之下,線上教育的師資亂像和資質頑疾依然存在。
經調查發(fā)現,很多在線教育培訓機構的講師介紹重點都落在了“老師”的學歷背景以及教學效果上。對于教師資格證件的說明卻只字不提或含糊不清,這種情況在低年齡階段更為明顯。雖然相關教育培訓機構應要求公布了教師資格證編號等相關信息,但據調查發(fā)現,多數消費者并不知曉相關查詢方式,并且這些查詢方式需要提供教師本人隱私信息,目的只為教師本人認證服務,并不向普通社會公眾開放。這無形之中不僅增加了用戶的查詢難度,同時也讓在線教育機構的“無證老師”有機可乘。
其實,關于培訓機構師資、平臺資質的不規(guī)范和相關整治工作,近年來一直在進行,卻屢禁不止。不僅教師資格難以保障,價格遠超線下課程堪稱“天價”、交錢容易退錢難、收費時長違規(guī)等問題也都讓用戶們在使用在線教育服務時心頭一緊,為“在線教育”一詞籠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針對部分教育培訓機構教師無證上課現象,教育主管部門應該主動承擔起監(jiān)管職責,一旦發(fā)現存在教師無證上課等違法違規(guī)問題,應予以嚴肅查處并列入黑名單,同時將黑名單納入全國信用共享平臺,按有關規(guī)定實施聯合懲戒,切實維護好學生群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家長也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成才觀念,理性為孩子選擇課后學習方式和內容,并非名校畢業(yè)出身就具備教師資格。秦培培
原標題:花費近40萬讀完民辦高中國際班后無學籍無畢業(yè)證,教育局回應 學校給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5 19:08:05
原標題:放平心態(tài)、穩(wěn)住狀態(tài),心理專家支招緩解藝考生考前焦慮 孩子最近好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3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