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拿什么拯救,被培訓班充斥的暑假 近年來,家長們的升學焦慮從高考到小學甚至幼兒園蔓延,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而校外各種培訓班和興趣班如雨后
原標題:拿什么拯救,被培訓班充斥的暑假
近年來,家長們的升學焦慮從高考到小學甚至幼兒園蔓延,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而校外各種培訓班和興趣班如雨后春筍般涌出。暑假期間,我們發(fā)現(xiàn)本該屬于孩子們放松和調整的時間卻又朝九晚五的出現(xiàn)在各種補習班中,一些培訓機構打著為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旗號鼓吹培訓班的重要作用而進行著超前教育,而一些特長班更是以全面發(fā)展孩子,多一些升學和就業(yè)的機會為契機吸引家長的目光。
一個名為童童的7歲小朋友在暑假兩個月期間報了七個興趣班,在孩子身上高額教育投入上,似乎代表著大部分家長的教育心態(tài),一方面是借暑假機會,鞏固孩子成績,查漏補缺并提前學習新知識,擔心孩子“掉隊”,另一方面是增加孩子特長,以此提高競爭力。但是,真的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孩子們真的快樂嗎?培訓機構的資質有所保障嗎?父母總是期盼孩子快一點長大,快一點達成父母的期盼,但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效果適得其反,造成一些偽成熟的孩子,甚至引發(fā)心理問題。
臺灣作家張文亮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牽著蝸牛去走路》,里面說道:孩子,是慢慢養(yǎng)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散步,需要父母細膩的呵護和理解。而現(xiàn)在的孩子,總是被父母逼著成長,沒有自由和空間。父母總認為自己有權利擺布孩子的人生,卻忘了當初孕育一個生命時的愿景,忘了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選擇。對孩子來說,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優(yōu)異的成績還是豁達的性格?是獨立堅強的精神還是暴躁抑郁的心理?
如何讓孩子們的暑假五顏六色多姿多彩,既有意義又充滿樂趣回歸暑假該有的本色。
教育部門要繼續(xù)推進學生減負的落實,大力查處培訓機構資質問題的同時,也必須嚴查超綱教學等行為,對此應設立黑名單制度,震懾相關辦學者和從業(yè)人員。改變學科分數(shù)作為評價唯一指標的傳統(tǒng),可加入學生身體素質、協(xié)作能力等評價標準,倒逼學校開展素質教育。
學校要增強教學水平,提高教師準入門檻,組織教師經驗交流會,注重課堂趣味性與互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好地吸收各學科知識,假期加強軟件投入,開展名師在線課堂,督促學生學習進度解決課業(yè)難題。同時學校要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開展國學,藝術等一些課程,開拓學生眼界的同時豐富他們的興趣愛好。學校強調的是不斷喚醒孩子的自覺,自律,自省激發(fā)他們的能力與志趣。
家長要多陪伴孩子給予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家長要做的是慢慢地呵護、靜靜地等待,順應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讓孩子勇敢地做自己,毫無顧忌得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才能更好地挖掘潛力。孩子不應完成家長未完成的夢想,而是有權利主宰自己的未來和命運。
不要讓家長的愛成為孩子的負擔,還孩子一個快樂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