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懟天懟地的魯迅他和兒子的相處模式值得借鑒 魯迅49歲時,有了兒子海嬰.當時許廣平難產,醫(yī)生問保大還是保小,魯迅不假思索地就說保大.海嬰后來講
原標題:懟天懟地的魯迅他和兒子的相處模式值得借鑒’
魯迅49歲時,有了兒子海嬰.當時許廣平難產,醫(yī)生問“保大還是保小”,魯迅不假思索地就說保大.海嬰后來講起這段還戲說自己是父母避孕失敗的產物.
49歲的魯迅老來得子,到處曬娃,他和兒子的相處模式值得借鑒
雖然孩子是個意外,但自他降臨到世界上這一刻,魯迅身體里隱藏著的父愛就再也藏不住了.
像現在的朋友圈曬娃一樣,只要家里來人,他都要把海嬰抱出來“炫耀”.夜晚小海嬰有些咳嗽,他也總是第一個發(fā)現,不打擾妻子睡覺的同時去照料兒子.
海嬰成了他的中心,一向只光顧書店的人也跑去玩具攤上為兒子挑選玩具.和友人通信也三句不離兒子.
“海嬰很好,臉已曬黑,身體也較去年強健,而且近來似乎較為聽話,不甚無理取鬧.但因年齡漸大之故,唯每晚必須聽故事,講狗熊如何生活,蘿卜如何長大,等等.頗為廢去不少功夫耳.”
49歲的魯迅老來得子,到處曬娃,他和兒子的相處模式值得借鑒
從魯迅為兒子做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可以看出他有多么疼愛海嬰.除了普通父親的陪伴、愛護,其實魯迅還給了海嬰一樣很重要的東西:尊重.
魯迅從兒子出生起,就把他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看待,凡事尊重他的選擇,他的意見.
比如起名字這件事,魯迅為兒子起名“海嬰”,因他在上海出生,寓意“上海的孩子”.起名罷,他不忘加一句:“如果將來長大他不喜歡,可以再改 .”他給一個嬰兒以尊重.
49歲的魯迅老來得子,到處曬娃,他和兒子的相處模式值得借鑒
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中記錄了一件事:
從福建菜館叫的菜,有一碗魚做的丸子.
海嬰一吃就說不新鮮,許先生不信,別的人也都不信.因為那丸子有的新鮮,有的不新鮮,別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沒有改味的.
(魯迅)“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小海嬰說的話大人都不在意,只有魯迅先生把他當大人去尊重,讓小孩子有了話語權.
最后一件事是魯迅先生去世時.當時海嬰只有七歲,他其中一條遺囑就是關于海嬰的:“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魯迅先生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如此之高,卻只希望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強求,不留負擔,他完全把兒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生命的延續(xù),這是對兒子最大的尊重.
49歲的魯迅老來得子,到處曬娃,他和兒子的相處模式值得借鑒
最終,海嬰如父親所愿,做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成為一名無線電工程師,業(yè)余愛好是攝影.父親沒有留給他陰影,而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