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高考移民被打擊后富源學校的代培模式仍然讓深圳家長擔心 此次深圳富源學校引發(fā)的爭議中,其中最為落人口實的模式,是再也明白不過的高考移
原標題:“高考移民”被打擊后富源學校的“代培模式”仍然讓深圳家長擔心
此次深圳富源學校引發(fā)的爭議中,其中最為落人口實的模式,是再也明白不過的“高考移民”——2018年,9名學生從富源學校考上清華北大,而這9人沒有一人出現(xiàn)在2015年深圳市高中階段學校錄取名單中??梢岳斫鉃?,9個河北人(或其他省的人)跑去深圳高考,占據(jù)了清華北大的名額。這自然引發(fā)了本地家長和學生的強烈不滿。
但這9個人,與被認定為“高考移民”的應屆32人是否為同一性質(zhì),其實還不好說。深圳教育局的通報只是說有32名考生屬“高考移民”,弄虛作假獲取廣東省報考資格,但并沒有公布名單,也沒有透露詳情。很多人想知道,在“弄虛作假”的高考移民之外,有沒有“合規(guī)合法”的高考移民?
目前,包括廣東、天津在內(nèi)的全國多個省份或直轄市對高考報名資格的要求為具有本省戶籍,即允許高二結束才將戶籍轉入本省的學生參加高考。如果提早規(guī)劃,或者有更強的“關系”,那在高三前搞到一個經(jīng)得起審查的廣東戶口,在很多人眼里未必就是難事。所以,這被取消的32人中,有沒有殺入深圳二模前10名的那6個學生?這是不少深圳家長依然擔心的。
除了這種以外,更讓一些人擔心的,是富源衡水合作的“代培模式”。即小學初中在深圳就讀的深圳孩子,高中被深圳富源錄取后,實際在河北衡水中學念書,然后回深圳高考。這種學生,學籍戶籍肯定都找不出毛病,但同樣是標準的“衡水制造”,其他深圳本地家長豈能不懼?
當然,相比直接從河北挑選有競爭力的“衡水制造”送去深圳參考的“移民”模式,“代培模式”成材率或許沒那么高,但如果在將來規(guī)模化出現(xiàn),勢必會對深圳本地的高中教育生態(tài)形成沖擊。
據(jù)中國青年報,多名甘肅、新疆、湖南籍的學生反映,其就讀的高中與衡水中學有代培式的合作。具體說來是,是高一高二年級在戶籍地學習,高三到衡水中學進行考前沖刺。目前每所高中代培的學生從5人到30人不等。假如效果不錯的話,這種模式的擴大是完全可以預見的。
對于這種模式,要不要想辦法打擊呢?
“代培模式”公平嗎?本地家長認為這依然是“衡水模式”的入侵,但很多其他網(wǎng)友不這么看
不管是“高考移民”還是“代培模式”,其實質(zhì)都是河北“衡水模式”對其他省份的“入侵”。有人可能感到奇怪,廣東的985、211錄取率明明全國倒數(shù),那為什么還要來廣東參與競爭呢?其實很好理解,因為“衡水模式”對于高考應試是確實有效的,在多地恢復全國卷的情況下,“衡水制造”在其他省份取得理想的排名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既然“衡水模式”對于高考應試來說如此好用,那么可以想象的是,不管如何打擊,這種模式還是能夠吸引許多家長和學生,一些辦學者也會想盡辦法與監(jiān)管部門玩貓鼠游戲。
在一些深圳家長眼中,衡水模式的“入侵”自然是令他們深惡痛絕的,首先認為這是“應試教育”對“素質(zhì)教育”的入侵,瘋狂的題海戰(zhàn)術和精確到分的軍事化管理下誕生的“衡水制造”,無疑會迫使本地孩子增加負擔,更加疲于奔命。另外則是認為,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利益搶奪,有人甚至作出如此評價——“一方面拿著沿海的補貼,一方面通過高考移民手段妄想收割沿海尚且不如河北的高教資源……毀三觀的是,某些河北人不但沒有任何感恩之心,反而嫌棄沿海給的不夠多。廣東常年拿著全國墊底的高教資源,有著全國最重的賦稅,我們有鬧過嗎?大家都是一個國家的同胞,收割提供補貼的沿海,良心不疼嗎?”
然而,在知名評論人劉遠舉眼里,這種本地中產(chǎn)家長的看法實在太過雙標,只盯著外來人口侵占自己的利益,卻不去想外來人口做的貢獻。而說代培模式是“投機取巧”、“制造不公平”,則是對那些愿意背井離鄉(xiāng)、愿意在更刻苦氛圍中為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而奮斗的人的一種污名化。
很多非一線城市地區(qū)的網(wǎng)友也不支持深圳家長的看法,在他們看來,生在河北的學子,或者是深圳下層家庭的孩子,其教育條件本來就遠不如那些深圳中產(chǎn)家庭的孩子。“衡水模式”是他們打破現(xiàn)行秩序的翻身利器。既不讓“高考移民”,又不讓“衡水代培”,是一種“以更大的不公平制裁更小的不公平”。而富源學校在發(fā)達地區(qū)搬運“衡水模式”,有助于幫助那些相對貧窮的、但又更愿意努力的人打破現(xiàn)行的就讀、錄取秩序,是增加階層流動,增加底層民眾上升渠道的一種辦法,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原標題:16歲中學生獲正高職稱后續(xù):簡歷網(wǎng)頁已撤,公號信息已刪除 近日,一
快資訊2024-11-15 20: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