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當AI開始扯謊 孩子們更需要深度求索 DeepSeek春節(jié)期間引爆全球,網友把它當作娃娃的家教、寫稿的槍手、算命的師傅、職業(yè)規(guī)劃師......但也就個把
原標題:當AI開始“扯謊” 孩子們更需要“深度求索”
DeepSeek春節(jié)期間引爆全球,網友把它當作娃娃的家教、寫稿的“槍手”、算命的師傅、職業(yè)規(guī)劃師......但也就個把星期的時間, 大家發(fā)現DeepSeek這小子“濃眉大眼”竟然也滿嘴胡話,瞎編亂造。
對于要不要讓孩子使用AI這件事,相信家長現在應該沒啥爭議——用,肯定是要用的。
但 用在什么地方、時長如何控制、怎么辨別信息都讓家長頭疼,尤其是發(fā)現AI也會“扯謊”后。
今天我們想從 “AI幻覺”、AI發(fā)展為孩子們提供的機會、AI的使用等多個方面和家長們聊聊。關于AI,無論是孩子日常的使用,還是未來是否會搶走孩子的工作, 家長們完全有理由更樂觀一些。
過年期間,短視頻平臺里會做“四菜一湯”的大胖孫子,就把不少老年人哄得合不攏嘴。
在沒斷奶的年紀, 他們就能熟稔地一個人備菜、做菜、吃飯、做家務,甚至張口還會給爺爺奶奶拜年。
評論區(qū)喜提爺爺奶奶夸獎:“ 寶寶你真可愛,希望你好好成長。”
AI視頻小孩“一眼假”,大概率只能哄哄部分老年人。 但現在AI在回答問題時已經開始“跑火車”,制造出真假難辨的“AI幻覺”。
兩年前,ChatGPT做Google程序員面試考卷,拿到了平均年薪18.3萬美元的L3級工程師的offer,大家感嘆AI的“腦子”真好用!
如今,AI的“腦子”好像也出了點問題。
我們讓DeepSeek擬一份 “近十年成都親子生活方式”關鍵詞, 移動端育兒覺醒、自然教育元年、托育真空期、公園城市育兒......
每個關鍵詞不僅聽起來像模像樣,DeepSeek還貼心配上了相關政策、事件、數據,甚至具體的商場、街道、社區(qū)進行佐證。
我們隨機挑了幾個,人工核查數據與政策真實性。
對于AI數據收集整理這塊,相信很多人和我們一樣非常信任它。但核查完大家一整個傻眼,無論政策還是數據,大多都是胡說八道!
AI“跑火車”不是少數個例。
某歷史系學生發(fā)現,人工智能GPT-4在描述18世紀法國貿易政策時,憑空捏造了“《凡爾賽谷物協(xié)定》”這一條約,煞有介事標注了文獻編號。而這個編號對應的是份音樂手稿。
一位購房者讓DeepSeek推薦本地樓盤,DeepSeek說得有理有據,連戶型都選好了。最后,一查根本沒有這個項目。
有網友讓DeepSeek幫忙找歌曲《麒麟》的歌詞,DeepSeekk找到了一首周杰倫演唱的《麒麟》。他一度以為周杰倫真的唱過,搜索之后,根本沒有這首歌。
《自然》雜志在報道中指出,“AI幻覺”在科學參考文獻方面出現錯誤的情況也極為普遍。世界經濟論壇發(fā)布的《2025年全球風險報告》顯示,錯誤和虛假信息是2025年全球面臨的五大風險之一。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也被稱為“AI幻覺”。
這事兒可以這么理解,今天的AI模型在學習方式、處理任務的方式以及最終能夠做什么方面有了巨大進步。
但大模型就像一個“超級接話茬兒高手”,你給它上半句,它就根據自己學過的海量知識,預測下半句該說什么。
它學東西就像人腦記東西一樣,不可能每個字都記得清清楚楚,會進行壓縮和泛化,抓大意、找規(guī)律。
比如你問它“姚明有多高”,它大概率不會錯,因為這知識點很突出,它能記得牢。但你要是問“隔壁老王有多高”,它可能就懵了。這時候,它就自動“腦補”,根據“一般人有多高”這個學到的概念,編一個數出來,這就是“幻覺”。
有了AI之后,孩子們可能會面臨一個全新的分水嶺——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會變得更有創(chuàng)造力,而懶于思考的人也會更懶。
使用AI時面對的“幻覺”,實際上也是對孩子和家長的一個重要提醒:AI越是強大,我們越需要保持“半信半查”的清醒,要時刻保持懷疑態(tài)度,別盲目相信。
大概從ChatGPT問世起,“AI取代大部分人類工作”的焦慮一直存在。DeepSeek上線后,大家又開發(fā)出了AI算命、AI輔導作業(yè)等更有“人味兒”的新工作。
甚至,“天才”人類還找到更“天才”的抽象領域——AI料理。
人類從未做過的炫酷的菜、比可樂雞翅還好吃的雞翅、人類從沒吃過的非遺湯圓、爸媽都喜歡的菜......只要你敢提,AI就敢給菜譜。
就目前網絡中出現的AI料理來說,非常一言難盡。
曾有人說比起AI,人類的競爭力是搞抽象。這么一看,在搞抽象這個賽道上,AI也不輸人類多少。
AI料理成為新賽道大概率是玩笑話,但實際上,在AI相關的領域,孩子們將來的發(fā)展依舊可期。
這話并不是寬慰家長們。
不久前,香港中文大學發(fā)布了《2024中國人工智能崗位招聘研究報告》,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AI)正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fā)展的關鍵力量。
盡管有AI替代人類工作的焦慮,但實際上,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不僅深刻影響了傳統(tǒng)行業(yè),也催生出眾多新興職業(yè)。
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崗位技能高頻詞匯前50,以及技能關系力導向圖如下所示。
這也意味著,技術的發(fā)展會帶來更多的機會。
報告還顯示,2022年末ChatGPT3.5的發(fā)布,以及2023年一季度OpenAI更高級的語言模型GPT-4的推出,都極大地推動了全球范圍內對AI大模型的關注和追逐。
國內外科技巨頭和研究機構紛紛推出了自己的AI大模型,如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等,也迅速提高了招聘市場對相關AI領域人才的關注度, 招聘需求量在2023年上半年迅速上升。
進入2024年,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不斷涌現。 更多企業(yè)(如百川智能、月之暗面等)宣布會推出自研大模型或者對已有模型進行迭代。
具體到招聘量, 也從一季度的13.89%迅速提升至二季度的22.36%,這一比重已經高出2023年一季度比重近10%的水平。
在相關崗位學歷要求方面,雖然高端研究型和管理型人才需求較高,但對具有實踐經驗的本科學歷人才的需求也在增長,同時對??茖哟稳瞬诺男枨笠膊蝗莺鲆暋?/p>
市場研究公司Omdia最近報告指出,人工智能軟件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大幅擴張。預計到2029年,其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218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8%。
而且人工智能軟件不僅包括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應用,還涉及 神經網絡、 生成對抗網絡(GAN)、 變分自編碼器(VAE)和 自然語言處理(NLP)等先進技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在年初發(fā)文提到,亞太地區(qū)發(fā)達經濟體有更多工作崗位會由人工智能來補充, 這意味著該技術很可能提高生產率,而不是完全取代這些工作。
家長們完全有理由相信, AI時代的孩子完全有機會獲得全新的發(fā)展,見識到完全不同的新世界。
相比其他行業(yè),教育界對AI的反應并不算快。在ChatGPT問世之初,不少高校甚至禁止學生使用。
但這兩年,相信不少家長都有相同的感受,AI的浪潮已經蔓延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AI進入課堂,也成為一種必然。
就在不久前,成都市教育局下發(fā)通知, 將面向全市首批遴選30所左右中小學開展“人工智能+教學”試點,從資源開發(fā)、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yè)設計、教學評價、教研活動等領域多維度進行實踐探索。
AI和孩子們的教育越來越密切,在全新的時代,AI帶給孩子們最重要的是什么?
春節(jié)期間引爆全球的DeepSeek,中文直譯:深度求索 。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深度求索,也是在AI時代,對教育,對孩子的全新要求。
AI模型通過訓練獲得海量的信息,其信息量之大,普通人望塵莫及。如果我們簡單將AI視作刷題輔助、解題工具、信息庫,未免太大材小用。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孩子在學習中,不能只簡單地追求增加知識的容量和難度。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余勝泉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采訪時提到:“本質上,知識不是目的,它只是作為一個載體,目的是促進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所以一方面是學知識,另一方面更需要讓學生體驗和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fā)展他的能力和素養(yǎng),把外部的知識變成他的內部認知結構,變成大腦中神經元的連接,最終形成一個能夠隨時激活、遷移的知識網絡。”
打個比方,如果孩子將deepSeek視作一個學識淵博、思維路徑嚴謹的伙伴,孩子使用AI的目的就不僅僅是得到正確答案,更多的是基于海量、多維的信息,探索全新的思維方式。
同時,時刻警惕“AI幻覺”的孩子, 也更有動力去思考AI的“想法”。通過和AI“頭腦風暴”,說不定能碰撞出“新大陸”。
原標題:100億!《哪吒2》背后是一個新系統(tǒng)的勝利 100億! 《哪吒2》到底做對
快資訊2025-02-14 19:13:38
原標題:《哪吒2》火到國外,激活一個高校專業(yè),動畫專業(yè)擇校策略 近年來,
快資訊2025-02-12 2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