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每年涌入20萬高中生!每天學習超12小時 他們尋夢印度高考城 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主人公就讀大學的校長總是不厭其煩地對一屆又一
原標題:每年涌入20萬高中生!每天學習超12小時 他們尋夢印度“高考城”
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主人公就讀大學的校長總是不厭其煩地對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強調:“每年有40萬考生報考帝國工業(yè)大學,只有200人能考上。”這部經典電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高考”競爭的激烈程度。激烈競爭之下,印度考生自殺事件頻發(fā)。印度科塔市警方8日表示,一位名叫巴杜爾·辛格的17歲少年在當?shù)匾患已a習機構的宿舍內上吊身亡。警方稱,這已是今年在科塔市眾多補習機構里發(fā)生的第15起學生自殺事件。據(jù)悉,辛格來自印度北方邦,兩個月前來到科塔市參加培訓,準備參加大學聯(lián)考。
科塔市是坐落在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的一座小城,因為聚集了大量補習機構,被稱為印度的“補習之都”。眾多像辛格一樣的學生每年在科塔市支付高昂的補習費用,以爭取一個考入印度頂尖學府的機會。
科塔市 資料圖
每年涌入20萬高中生,每天學習超過12小時
印度《商業(yè)標準報》稱,科塔市的補習產業(y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當時工程師班塞爾在此成立了班塞爾學堂來輔導學生。到了1994年,班塞爾憑借幫助眾多學生考入印度頂尖理工學府印度理工學院而一舉成名,他的成功引發(fā)了競相模仿,科塔市也借著補習產業(yè)的崛起獲得了新一輪的發(fā)展?,F(xiàn)如今,人口剛超過100萬的科塔市擁有150多家補習機構,其中有40多家大型補習機構,還誕生了像在線教育公司BYJU’S這樣的獨角獸企業(yè)。
據(jù)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如今每年有超過20萬志在成為工程師和醫(yī)生的10年級學生來到科塔市,選擇在這里花費兩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參加各類補習班,以準備在自己12年級畢業(yè)那年參加印度理工科和醫(yī)科的“高考”JEE和NEET考試。在科塔市參加補習班的日子里,學生們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接受“魔鬼培訓”,每天學習時間超過12小時。
一方面,科塔市的補習機構四處招攬精英學生和知名教師,為他們提供巨額資金及各種特權便利,以此延續(xù)其招生“神話”;另一方面,這些機構還順勢推出“虛擬入學”的灰色服務,一些學生在登記后,無須上學,只需要按時參加12年級的離??荚嚕憧色@得畢業(yè)證明和相應成績。
在這一模式下,科塔市的補習機構源源不斷地吸引全國各地的學生為其服務買單。此外,該市還涌現(xiàn)出了一系列相關產業(yè),如定時送餐服務,專用宿舍和閱覽室的租賃,甚至有當?shù)匾患冶ち璧暌該嵛靠荚嚦煽儾患褋聿錈岫?,推薦自家產品。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麻省理工”
因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加上印度不少普通高校教育質量堪憂,在印度高校中占比最低的中央直屬大學最終成了印度貧困家庭和部分中產家庭唯一愿意選擇的道路。很多印度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前,就夢想著他們成為醫(yī)生或工程師,從而實現(xiàn)階級跨越。
以《三傻大鬧寶萊塢》里“帝國工業(yè)大學”的原型印度理工學院為例,作為印度最頂尖的理工大學,不少學子都夢想著考入印度理工,改變命運。在印度,甚至有“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麻省理工”的說法。《環(huán)球時報》記者曾在印度北部地區(qū)的農村看到,有人會在自家房頂上擺放巨大的飛機模型,以此紀念和炫耀家中有人考上國外的大學。但對印度家庭來說,比起考到國外,考上印度理工是更為光榮的“盛事”。
不過,印度每年約有1000萬的“高考”考生,其中只有1/3能順利進入大學。由于印度“高考”不實行全國統(tǒng)考,若想考入熱門的理工科或醫(yī)科學校,需要參加專門的聯(lián)考,錄取率極低。正是如此,印度“高考”也被媒體稱為“世界上最難的考試”。《海峽時報》稱,今年就將有超過50萬名學生競爭印度23所理工學校的17485個入學名額,錄取比例不足3.5%。
在此背景下,補習機構們瞄準家長的期待,開展了針對性的宣傳攻勢。一名焊接工的兒子在接受補習機構的輔導后順利考入印度理工學院,畢業(yè)后在微軟獲得一份高薪工作,這是科塔市補習機構的經典宣傳案例。
補習行業(yè)飛速發(fā)展,教育開支成為沉重負擔
據(jù)印度《印刷報》報道,2022年印度補習行業(yè)的收入高達5808.8億盧比(約合508億元人民幣),預計這一數(shù)字到2028年將達到13399.5億盧比。在行業(yè)收入高速增長的同時,子女教育開支正成為許多印度家庭沉重的負擔。
數(shù)據(jù)顯示,一名學生在科塔市正常生活和學習的費用每年為近30萬盧比,而印度2022年人均收入只有約17萬盧比。為了讓孩子維持在補習班的學業(yè),很多家庭背負了沉重的貸款,甚至還有人被迫賣掉了自己的房子。
多年來一直在追蹤科塔市補習行業(yè)的記者阿爾溫德·普塔稱,在家庭和補習機構的雙重壓力下,學生自殺現(xiàn)象越來越常見。有參加補習的學生表示,在科塔市的生活十分艱難,他們面臨著諸多壓力,如擔心晚上出去玩導致學習進度落后,第一次遠離家鄉(xiāng)以及把其他學生視為競爭對手難以建立友誼等。
正在準備醫(yī)學院入學考試的厄帕德海耶在采訪中表示:“如果你成績落后了,你就會開始想,父母投入了多少,自己為什么沒有取得成績。你可能會出現(xiàn)自殺的念頭。尤其是當你看到別人做得很好時,心情往往會變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