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以教育扶貧的名義進入縣域到底應該怎么做? 這些年我去了不少縣域的學校,我就發(fā)現(xiàn)在縣域里真的有很多偉大的教育家型的校長。他們知道每個
原標題:以教育扶貧的名義進入縣域到底應該怎么做?
這些年我去了不少縣域的學校,我就發(fā)現(xiàn)在縣域里真的有很多“偉大的教育家”型的校長。他們知道每個學生家里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城市超級中學的校長是絕對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在這些校長身上,我看到了,教育可以是很樸素的。從他們的經驗里,我總結了這樣兩條:回到教育常識,恢復教學常規(guī)。
我先從我自己的經歷說起,我高中是在湖南省長沙縣第六中學讀的。我90年代上高中的時候,我們縣有10所高中,這在今天看來好像是不可想象的。
我由于中考沒考好,沒考上一中,就被分到了第六中學。我們這所學校在縣里排不上號,比不過一中,也比不過一中之外的其他高中。
在開學典禮的時候,校長就告訴我們要認清自己的位置。他就告訴我們,不要去管一中怎么教學,怎么成天補課,我們就關起門來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做好就行了。我覺得這就是常識之一,師生相互守望,相互呵護。
在校長的帶領下,我們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都不好高騖遠,老師勤勤懇懇教書,學生安安心心學習。我中考成績離一中線就只差了幾分,所以在這個學校是成績比較好的。
在高一的好幾次月考當中,我都考了總成績第一名,但是我的班主任在成績單的后面給我的評價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多么言簡意賅,我覺得這就是我的學校教會我的:你固然是很好,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第二個常識就是勞逸結合,不過分地壓榨學生。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我的高三語文老師喜歡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就是“只有玩好才能學好,先要學會玩,才知道怎么學。”
這句話現(xiàn)在聽起來簡直匪夷所思,但是當時聽起來覺得特別正常。我記得到高三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還告訴我們說,“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不是像今天這樣,逼著孩子只爭朝夕地玩命學習。
▲ 紀錄片《高考》劇照
我們校長負責管紀律,他的做法就是嚴格遵守學校作息時間,凡是不應該學習的時候堅決不允許學習。晚上三節(jié)晚自習,誰要是在晚自習課間休息的時候還在教室里看書,他是會把你轟出去的。他們深深地知道,只有在玩的時候好好玩了,學習的時候才能好好學。
再說說回到教學常規(guī),第一個常規(guī)就是應該在高中學段給學生提供完整的文理通識教育。
我1995年上大學,我們班39個人,只有我一個人不是來自省重點高中。我的大學同學們幾乎都是從高一就開始就被引導性地進行文理分科,我知道后非常震驚,因為我們學校從來沒這么要求過。
高二結束的時候,我們學校才通知要分科。我最后選的是文科,可是我在高一、高二的時候幾乎參加了所有的理科類的奧賽。雖然成績都不怎么樣,但是我們學校是非常鼓勵的。
可是,2014年國家開始搞新高考改革,實行選科和走班。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還沒有對不同學科建立充分的認知,就要做出如此重要的選擇了。到了大學反而要進行模塊式學習,進行通識教育,這其實是一種本末倒置。
第二個教學常規(guī)就是對體育課的重視。
我們學校對體育課有多重視呢,我的高二的班主任是體育老師。南方經常下雨,很多時候不能去操場上體育課。我們也沒有體育館,老師就會在教室給我們上體育課。
我們會在教室下象棋下軍棋,我們學校雖然看起來很簡陋,但是所有室內體育課的小器材都有。有的時候好不容易等到天晴了,甚至會把自習課也會改成體育課。
原標題:16歲中學生獲正高職稱后續(xù):簡歷網(wǎng)頁已撤,公號信息已刪除 近日,一
快資訊2024-11-15 20: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