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早早為GPA奮斗的00后,一點也不輕松 2020年初,媒體報道了杭州某高中國際班高三生秦軒(化名)的情況:天天都忙著寫申請文書,搶考位找黃牛,考
原標題:早早為GPA奮斗的00后,一點也不輕松
2020年初,媒體報道了杭州某高中國際班高三生秦軒(化名)的情況:天天都忙著寫申請文書,搶考位找黃牛,考了八次托福線上考試,留學申請一波三折[6]。
在知乎“高中三年在國際部上學是種怎樣的體驗?”一題下,知乎用戶張筷筷分享了自己在高中國際部上學期間一天的作息。
尚未成年的國際部高中生們,和普高做題家相似的作息量,卻要跨地域(也時??鐕?、跨學科,雙語處理自己的期末DDL。

在公立校讀國際部的學生們,不少會以哈佛、耶魯、哥倫比亞等常春藤聯(lián)盟名校為目標進行沖刺,這群“爬藤者”除了在各項學科上有亮眼的表現(xiàn)之外,更得把自己鍛煉成處處全能的六邊形戰(zhàn)士:
150小時公益活動,參加商賽、學術(shù)比賽,體育特長,模聯(lián)研討……知乎某位匿名用戶表示,自己同班的國際部同學里,就有“一邊辯論拿到全球大獎,一邊體育亞洲女子冠軍”的神仙學霸。
這些突出到驚人的個人優(yōu)勢,在日后的名校申請中,都是妥妥的加分項。

某不知名校隊選手彼得帕克,拯救世界也是舉重若輕 / 《蜘蛛俠:英雄歸來》
累并快樂著,快樂并燒錢著。如此大的成本投入放在自己身上,為了值回“票價”,有人可能會動力十足,但有人也會壓力巨大。
而除了學習上的生活之外,國際部與普高之間的互相叫板,也給一些學生造成不小的困擾。
部分學校國際班入學成績上的相對寬松,讓一直以分數(shù)為準繩的應試教育學子,難以共情國際部學子的所謂“壓力”。
國際部學子難以擺脫普高教育對他們“錢多輕松”的標簽,他們覺得自己燒更多的錢,體驗加倍的同輩壓力,心酸卻無人理解。
被GPA早早困住的國際部學生,與分數(shù)/績點為王的學子們,其實都有相似的體驗感——
雖然是在不同的軌道上前行,但同樣要跨過一道道試題關(guān)卡,攀爬一個個排名,吃透各自的評價標準,浸泡同輩長輩、還有自己賦予的焦慮里。
原標題:16歲中學生獲正高職稱后續(xù):簡歷網(wǎng)頁已撤,公號信息已刪除 近日,一
快資訊2024-11-15 20: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