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能做到食不言嗎?浙江三門縣浬浦中心小學推出無聲食堂:學生就餐時不能說話,要加飯加菜用手勢示意。(4月16日 澎湃新聞網) 浙江
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能做到“食不言”嗎?浙江三門縣浬浦中心小學推出“無聲食堂”:學生就餐時不能說話,要加飯加菜用手勢示意。(4月16日 澎湃新聞網)
浙江三門縣浬浦中心小學推出“無聲食堂”:學生就餐時不能說話,要加飯加菜用手勢示意,旨在培養(yǎng)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文明用餐習慣。在筆者看來,這個主意有點滑稽,看似為了培養(yǎng)孩子文明就餐,實際上壞處遠遠大于好處。中規(guī)中矩“一聲不吭”的埋頭吃飯,只靠“啞語”交流加菜,你們想想在學生食堂這是一幅什么樣的“怪異”畫面,試問,老師能夠“一言不發(fā)”的就餐嗎?若是老師都做不到,為何要來強求學生?
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無聲食堂”將扼殺的是孩子天性。從小培養(yǎng)的孩子都是“中規(guī)中矩”“乖娃娃”“父母眼中的董事娃娃”等,從實際情況來看,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并不是那么優(yōu)秀,反而從小調皮一點的孩子,正確的加以誘導,將來比所謂的“乖娃娃”要優(yōu)秀的多。
學校教書育人,要少點“無聲食堂”這種餿主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對學生負有教育責任,讓學生遵守飯?zhí)眉o律,教會他們如何養(yǎng)成文明用餐習慣,如何禮貌地和別人溝通,教會他們珍惜糧食,熱愛勞動,甚至可以教一下他們中外用餐禮儀等等,這些都是學校自身職責,但學校需要明晰邊界、堅守邊界,不可打著教育孩子的旗號向學生“掄大棒”強求“吃飯無聲”。否則,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害無益,矯枉過正。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食不語,寢不言”就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但是“不喧嘩”不等于“無聲”,不等于比手勢“打啞語”。如果把“食不語,寢不言”來嚴格要求小學生們,孩子睡覺快,“寢不言”自然會得到有效落實,但讓孩子們“吃飯無聲”的舉措也會讓筆者“無語”,效果值得商榷。筆者認為,刻意追求“無聲食堂”,看似“高大上”,實際上是在“治標不治本”,家長和學校要共同努力,在“治本”上下功夫,引導孩子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
原標題:高考只剩兩個月!百師聯(lián)盟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長,沖刺階段如何備考?
原創(chuàng)觀點2024-04-10 19: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