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站在高中回頭看,什么樣的孩子學習有后勁? 看點 有后勁的孩子,就像一顆璀璨的種子,潛藏著無盡的可能。他們不僅成績優(yōu)異,更重要的是,
原標題:站在高中回頭看,什么樣的孩子學習有后勁?
看點 有后勁的孩子,就像一顆璀璨的種子,潛藏著無盡的可能。他們不僅成績優(yōu)異,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未知充滿探索的熱情。那么什么樣的孩子,能擁有這樣特質呢?下文就是一位家有高中生媽媽的思考和分享。
前幾天吃晚飯的時候,我和兒子聊天。
我說:我想寫篇文章,講講什么樣的孩子學習會有后勁。你說說你的觀察唄?
兒子埋頭干飯,很爽快地回答:你照著我寫就行。
我被這么直白的回答驚到了:這上了高中就是不一樣,凡爾賽的本事見長啊。
哈哈,玩笑歸玩笑,說回正題。
兒子上了高中后,我越來越感覺到,學習有后勁是多么重要。
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家長還可以輔導功課、盯著學習,但當孩子上了高中,課業(yè)繁重,家長根本沒法盯,能做的事情少之又少。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學習有后勁,家長就會省心很多。
如果孩子后續(xù)乏力,學習疲沓,家長干著急又使不上勁,只能砸錢一對一補課,但往往效果差強人意。因為營養(yǎng)再好,架不住孩子吸收能力弱。
所以,這些天我一直在琢磨:到了高中,什么樣的孩子會有學習后勁?
據我這幾年的觀察,學習有后勁的孩子,一般有這幾個特點。
會玩,至少有一項愛好或特長
橙子高中入學前軍訓了幾天,那是他第一次和高中的同學接觸。
軍訓回來,橙子有種找到了同類的興奮感:我以為重點高中的學生都很卷,都是死學的那種,沒想到,他們都玩游戲,好多人喜歡玩《原神》,也特別能鬧騰,我們太有共同語言了,拋的梗也都能接得住。
我的觀察也是這樣,學習有后勁的孩子并不是一味地死用功。他們的時間沒有被學習占滿,學習之余,他們愛玩也會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愛好和特長,比如踢球、樂器、游戲等等。
他們也會組隊打游戲,熬夜看球賽,但該學習時也會專注學習。在暢快淋漓的玩中,他們的感受都被激活了,感受到自己活生生的存在,充分享受了樂趣。
這些感覺會幫他們對沖學習的枯燥,緩解學習壓力,很少會有無意義感。
據說可以把學生分成四類:
會學又會玩;
會學不會玩
會玩不會學;
不會學也不會玩
一般來說,有發(fā)展?jié)摿?、有后勁的是那些會學又會玩、會玩不會學的孩子——后者可能不擅長書本學習,在學校階段有些吃力,但腦子靈活人緣好,走入社會后往往如魚得水。
會學不會玩的孩子,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學生,但死用功的概率比較大,未來也可能發(fā)展得不錯,但大多是走常規(guī)路線。
既不會學也不會玩,這類孩子有點可惜,不管是在學校還是進入社會,存在感都比較低。
沒有被補課傷了元氣
我在咨詢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本來很聰明,對學習也不反感,但從小學開始就各種興趣班、輔導班,平時課后補、周末補、假期補,年復一年,孩子就疲了。
因為他發(fā)現(xiàn),學海真的是無邊無涯。
有的變得很抵觸學習,有的不是那么抵觸,但明顯動力不足,一提學習就疲疲沓沓,軟磨硬抗。這就是被補課補傷了元氣。
如果孩子在小學、初中時就出現(xiàn)這種情況,那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時調整。因為到了高中,課程難度加大,進度加快,需要孩子調動更多的主動性去學習。如果孩子的動力不足,或者有心無力,就很容易掉隊。
我認為比較好的狀態(tài),是在初中階段只用了六分左右的力,到了高中,才有發(fā)揮潛力的余地。
很多家長期望孩子能學得多一些,學得快一些,當下也能拿到一些成績。但千萬不要以犧牲孩子的后勁為代價,獲取暫時的領先。
就像長跑,如果一開始就拼盡全速,看上去暫時領先,但到后面就沒勁了,只能眼看著被別人超過去。
記憶力好,邏輯思維強
這兩點我覺得屬于天賦優(yōu)勢。
雖然每個人的天賦優(yōu)勢不盡相同,用好了哪樣都能做得很出色,但不得不承認,如果有這兩個優(yōu)勢,在學生階段確實是很占便宜的。因為這兩點是目前學??疾斓闹攸c。
記憶力好,邏輯思維能力強,學習起來就輕松很多。
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在初中階段還不太明顯,因為初中功課不算很難,老師一遍遍帶著練,靠死記硬背、照貓畫虎也能做出來,所以差距不是很大。
但到了高中階段,單靠死記硬背就不太管用了,對理解力、邏輯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差距就拉開了。
有些女生,初中成績還不錯,到了高中就表現(xiàn)平平,顯得沒有后勁,就是因為邏輯思維能力沒有跟上。
而一些男生,初中表現(xiàn)平平,卻思維活躍,或者有點調皮搗蛋,到了高中就“開竅”了,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擅長邏輯思維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不滿足于直接給答案,喜歡把一件事自己琢磨透。因為思考對他來說不是任務,而是樂趣,他享受思考的快感。
有學習的主體性,
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
另外,有學習后勁的孩子,在學習上會有一種主體性。什么是主體性?
就是感覺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是為了應付老師、為了父母而學的。這是一種認知,也是一種感覺。
這和孩子的先天特質有關,也和父母從一開始就不過多干涉孩子學習有關。
從孩子上小學開始,父母就把握好界限,會輔助、會引導,但不過多干預,不把學習的事攬到自己身上。
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這樣的信念,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孩子一旦形成這樣的信念,父母就會省心很多。孩子也會更有主動性,對學習更上心,遇到問題會主動想辦法解決。
有好的學習習慣
養(yǎng)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
當然,一個人不一定具備所有好的學習習慣,但在長期的學生生涯中,一定會有意無意地養(yǎng)成幾個適合自己的好習慣,或者說行為模式。
比如回家先寫完作業(yè)再玩,把完成作業(yè)當成必須要完成的事。
這些好習慣會讓孩子減少內耗,增加自我掌控感,更容易獲得積極反饋,這些會讓他們的學習之路走得更遠更穩(wěn)。
如果說,從孩子入學到高考,學習是一場3000米長跑,高中階段應該是賽程的后半段。這個時候,拼的就是耐力和最后的發(fā)力。
所以,后勁很重要,耐力很重要。要想學習有后勁,很多事都要在小學甚至更早階段打下基礎。
要想學習有后勁,就要多在學習之外下功夫,比如意志品質、能力習慣的培養(yǎng)。
在孩子小時候,家長更重視什么,做了什么,或者沒做什么,當時可能不覺得,時間拉長到十年之后,結果就顯現(xiàn)出來了,分化也會更明顯。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少走一些彎路。
原標題:高考只剩兩個月!百師聯(lián)盟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長,沖刺階段如何備考?
原創(chuàng)觀點2024-04-10 19: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