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本科生與教授母親共發(fā)論文 佳話還是拼媽式學術不端? 如果學生的父母是科研工作者,更應該對學生進行科研誠信的教育。 ▲學術界沒有禁止親
原標題:本科生與教授母親共發(fā)論文 佳話還是“拼媽式”學術不端?
如果學生的父母是科研工作者,更應該對學生進行科研誠信的教育。
▲學術界沒有禁止親屬不能開展同一研究的要求,但要求親屬要在學術研究中作出獨立的貢獻,不能是“掛名研究”。
據(jù)紅星新聞報道,近日,有網友在某社交平臺發(fā)文稱,浙江大學竺可楨獎學金獲得者、該校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21級本科生宋某某發(fā)表的論文《海藻酸鈉接枝聚丙烯酰胺/介孔硅復合水凝膠去除水中亞甲基藍的研究》署名中,宋某某本人為第一作者,其母親李某某為第三作者。李某某現(xiàn)為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該論文的第二作者則為李某某指導的研究生。
一些網友因此質疑,這樣發(fā)論文的方式是否符合學術規(guī)范。11月18日下午,李某某所在的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一位負責人回復記者,目前學院已經關注到此事,正在研究此事,將會進行調查,肯定會客觀公正對待。
本科生與其教授母親一起發(fā)表論文,有網友質疑本科生是否真參與了研究,這是可以理解的。考慮到“掛名論文”也涉嫌學術不端,加之論文影響學生評優(yōu)評獎,因此,涉事的兩所大學——浙江大學和魯東大學應成立聯(lián)合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根據(jù)調查結果作出處理。
如果宋某某確實參與了研究,且是論文的主要作者,那調查可澄清質疑;而如果宋某某沒有參與實質研究工作,只是在其母親指導的研究生論文中掛第一作者名,將其作為自己的論文成果,那這屬于“拼媽式”學術不端行為。宋某某及其教授母親都要受到相關處理,以維護學術規(guī)范。
父子、母子共發(fā)學術論文,這在學術界是存在的。諾貝爾獎歷史上,就有科學家父子因共同進行學術研究,而同時獲得諾爾貝獎的例子。英國的亨利·布拉格和他的兒子勞倫斯·布拉格,就因創(chuàng)立極其重要的科學分支——X射線晶體結構分析,而分享191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之所以沒有遭遇兒子是靠父親獲獎的質疑,是因為兒子確實為研究作出了貢獻。
學術界也沒有禁止親屬不能開展同一研究的要求,但要求親屬要在學術研究中作出獨立的貢獻,不能是“掛名研究”,成為“掛名作者”,只是分享研究成果。
近年來,隨著科學教育受到重視,我國越來越多的大中小學生參加科學研究。這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但其間也存在為獲獎、發(fā)表論文而急功近利、弄虛作假的問題,比較典型的就是,父母親自上陣,或者請人幫孩子完成科研項目,“代寫論文”??蒲姓撐牡陌l(fā)表似乎也成了拼爹拼媽的“戰(zhàn)場”。
如此,不但沒有起到鍛煉、提高學生研究能力的作用,還對學生進行了不誠信的示范,破壞公平競爭的學術研究秩序。
在此背景下,本科生和其教授母親共發(fā)論文,難免遭遇只是“掛名”的質疑??紤]到宋某某還是浙江大學最高層次獎學金獲得者,是學校優(yōu)秀學生的代表,因此,以公正透明的調查,回應相關質疑,就顯得很有必要。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獎學金評定公平公正的維護。如果獎學金得主搞起“掛名研究”,那人們就有理由懷疑當初對其獲獎資格的審核、評定等諸環(huán)節(jié)是否存在漏洞、是否被鉆了空子。而這種調查,顯然也是一次對全體學生進行學術誠信、學術規(guī)范的教育。
另外,此事也提醒,如果學生的父母是科研工作者,更應該對學生進行科研誠信的教育。若父母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送給”孩子,這不是對孩子好,而會害孩子。
原標題:不買停課!班主任被指在家長群強推醫(yī)保,當?shù)鼗貞?你不買,天天群
快資訊2024-11-05 19: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