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一生要強的中產(chǎn)父母 出國后仍困在乏遍地開花的學科補習班 大家好,我是路,曾經(jīng)在大型外企擔任資深法律顧問,如今在澳洲陪讀。 出國后,常
原標題:一生要強的中產(chǎn)父母 出國后仍困在乏遍地開花的學科補習班
大家好,我是路,曾經(jīng)在大型外企擔任資深法律顧問,如今在澳洲陪讀。
出國后,常有到朋友問,「國內孩子太辛苦了,是不是出國讀書輕松一點?」我想起了亞裔演員Jimmy一段經(jīng)典脫口秀:為什么亞洲人數(shù)學好,這是因為父母非常在意成績——
「加州商場里的學習中心,就是專為亞裔兒童設立的拘留營?!?/p>
澳洲也一樣,南半球學校確實不會給孩子太多的學業(yè)壓力,但這里不缺亞洲虎媽虎爸,也不乏遍地開花的學科補習班,就像跨洋版「海淀黃莊」一樣。
我們永遠可以相信:
“一生要強的亞洲家長,無論跑到地球哪一個角落,都熱衷雞娃卷娃。”
剛來澳洲時,聽到其他家長推學科補習班,我挺意外的:
我在上海都沒給娃上補習班,來了澳洲還要上補習班嗎?來澳洲,就讓娃多享受童年就好了,為何還要送娃去補習呢?
漸漸地,聽聞幾乎所有的中日韓和印度家長都在送娃補習。
悉尼墨爾本自然不必多說,就連我所在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以「佛系」著稱的二三線小城市,補習班也極為搶手,一到周末和課后就人滿為患,孩子們在這里補課、寫作業(yè)、刷題,動輒2-3小時。
而補習的目的,其實和國內一樣——為了升學。
對于小學的孩子,除了英文閱讀、寫作和數(shù)學(包括奧數(shù)),還有一個重頭戲——備考精英班(Opportunity Class,OC班)。
所謂OC班,即為一些公立小學單獨分出來的一個班級,從五年級開始,專門針對通過選拔考試的、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單獨授課??荚囈话惴旁谒哪昙墸匀昙壣踔炼昙夐_始參加補習的孩子并不少見。
補習的內容,基本是提前學和超綱學高于自己所在年級1-2個年級的內容,刷補習班老師布置的題,參加各類模考應戰(zhàn)相應的選拔考試,這卷娃思路其實和國內相比并沒有太大區(qū)別。
OC選拔考試例題
臨近小升初,補習盛況更加激烈。
而澳洲各州雖然中學數(shù)量眾多,但優(yōu)質教育資源均集中在了兩類中學:
1.精英中學
所謂精英中學,即僅錄取成績優(yōu)異、小學六年級時通過了年度選拔性考試的學霸們的澳洲公立中學。性質類似于上海不按學區(qū)招生、擇優(yōu)錄取的「三公」學校。
精英中學的數(shù)量,僅占全澳洲所有公立中學1%,大多數(shù)都在悉尼所在的新州,一共有21所精英中學。墨爾本所在的維州一共僅4所精英中學。而昆州和西澳均僅各有一所精英中學。
今年不久前剛落幕的新州精英中學考試,一共有18500名學生報名,最終將錄取4200個學生,競爭很是激烈。
悉尼的精英女校和男校
2.頂級私立中學
頂級私立中學通常也都有小學部,可以通過小學部直升,但是因為名額有限,通常需要提前1-2年即排隊申請入學,熱門的私立學校甚至需要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排隊。
除了申請排隊入學,還有一個機會是通過考取獎學金入學七年級,而獎學金選拔考試的難度很高,名額很有限。
悉尼前十的頂級私校的名單和排名
無疑,每年澳洲高考(ATAR)取得高分的學生大多數(shù)出自精英中學和頂級私立中學。特別是所謂的高考狀元,即ATAR 99.95(每個州差不多就三四十個孩子)的考生,更是幾乎清一色來自于這兩類學校。
并且,幾乎一半或大半的孩子都能取得ATAR90分以上的成績,滿足澳洲最好的八所大學(即八大)除了醫(yī)學、法學等熱門專業(yè)之外的各專業(yè)的錄取要求。
因為傲人的高考成績和相對較高的澳洲名校錄取比例,精英中學和頂級私立中學成為了家長們擠破頭希望送孩子就讀的香餑餑。
這背后是亞洲家長對精英教育的極度推崇,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執(zhí)念,是跨越千山萬水來到南半球但仍然無處安放的教育焦慮。
99.95屬于前0.05%的級別
雖然體育、藝術有特殊才藝的孩子也能通過才藝獲得錄取機會,但相對于而言,以特長被錄取的名額更少,也就更卷。
所以,拼學術成績仍然是大多數(shù)亞洲家庭相對擅長的賽道,可以理解為澳洲版的「備考三公」。
上海的家長都知道,「三公」就是教育資源和質量最頂級的三所中學,要想進去,要經(jīng)歷選拔考試,擁有高分的小托福成績、優(yōu)秀的AMC競賽成績及亮眼的課外實踐活動。
而要進入澳洲的精英中學和頂私中學,也非常相似。
一般會考察英語閱讀、寫作、數(shù)學,可能考察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不同學校考試時間有所不同,但一般五六年級的孩子參加考試,升入相應學校的七年級,即所謂的5考7和6考7。
考試時長從2-3小時不等,考試難度會遠遠高于學校日常教學的內容,亦會出現(xiàn)超綱題,同時題量較大、時間緊張。很多孩子可能根本做不完考卷,要求孩子20-25分鐘內完成一篇質量上乘的習作。
大多數(shù)學校會要求報名時上傳學校的成績單、Naplan(澳洲統(tǒng)考)成績單、參與的其他考試或者學科競賽的成績,優(yōu)秀的統(tǒng)考成績、亮眼的競賽成績(AMC澳洲數(shù)學競賽),同樣是加分項。
澳洲AMC叫做Australi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難度略低于美國AMC,適合作為數(shù)學競賽入門
頂級私校的學術獎學金名額非常有限,考取難度更大。
無論是考取精英中學/頂級私校,其實都離不開刷題,經(jīng)過適當訓練,才能應付難度、廣度均高于學校所學內容的選拔考試。
如果說和上海三公的備考有什么區(qū)別,在這邊要想考取精英中學或者頂級私立,顯然更考驗家庭的重視程度和孩子的自律。
這里的小學完全是「放養(yǎng)」。
老師不會給予孩子任何的學業(yè)壓力,基本沒有作業(yè)(即使有作業(yè)也是各種趣味、探索類型的作業(yè),而非刷題),也不會督促孩子確保作業(yè)的完成質量(甚至交不交作業(yè)都沒有關系),并且學習的內容也相對比較淺,和升學考試的難度和廣度存在巨大的鴻溝。
從這個角度而言,想要考取精英中學或頂級私立,「補習班」的確就是剛需。
很多家長都是為了逃離內卷而選擇出國,有不少人也踐行著自己的理念:
如果孩子學有余力,那就提供資源支持;如果天賦和才能不在于此,也不只盯著學習這一賽道,而是尊重孩子的志趣發(fā)展。
這或許才是國際教育最大的魅力,鼓勵多元與尊重差異,在這個「人生是曠野」的時代,允許一些人跳出傳統(tǒng)競爭路線,在自己的領域閃閃發(fā)光。
但是,在我身邊,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東亞家長,都為了讓孩子享受「快樂教育」而致力于舉家移民或者出國陪讀,初衷是逃離內卷,但最終卻因為升學壓力而走上了和國內如出一轍的應試刷題卷娃之路,深陷教育焦慮而不可自拔。
為什么呢?
一部美劇《初來乍到》,講了很多亞裔父母的故事:左手摔斷了沒事,還能寫作業(yè)
一方面,目前澳洲新一代華人移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受教育程度很高,在澳洲也留學深造后留下并從事精英專業(yè)工作,自身也是一路經(jīng)歷了應試教育的過關斬將,最終靠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在澳洲站穩(wěn)腳跟。
算是嘗到了從小鎮(zhèn)做題家通過刷題考試實現(xiàn)逆襲人生的典范,也希望兒女同樣一路讀名校、躋身精英群體。
另一方面,很可能來自于移民身份的不安全感。
作為「移民一代」,他們苦于自己并未真正融入白人世界的「精英圈子」,自認無法給孩子提供更優(yōu)質的資源和人脈,只能靠孩子作為「移民二代」憑借自己的能力打開局面、實現(xiàn)階級的跨越。
就像華裔脫口秀演員Ronnie一針見血的調侃:
「亞洲家長希望孩子未來能成為醫(yī)生,但并不是因為希望孩子們可以幫助別人而去當醫(yī)生,更是因為醫(yī)生意味著金錢和榮耀,可以讓移民二代迅速跨越階層,幫助別人只是順便而為之?!?/p>
但是卷入精英私校,就意味著一定成功嗎?
最新一項來自于澳洲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精英中學并不能給孩子們的人生帶來長期收益。
這項研究持續(xù)追蹤了3000多名15-25歲的年輕人的求學、職業(yè)、收入、幸福感等狀況,結果發(fā)現(xiàn)25歲時精英中學孩子們總體生活幸福感僅比未就讀精英中學的孩子高0.19分(采取0-10的評分機制)。
而在是否順利完成高中學業(yè)、就業(yè)機會、收入狀況、是否接受進一步研究生教育等方面,令人詫異的是,均無差異。
另一項類似主題的研究顯示,家長們送孩子去精英中學,寄希望于孩子能在一個更有挑戰(zhàn)、更有學習氣氛的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
但更多學生坦言,極大的壓力與不良的競爭,使得自己在精英中學過得并不開心。
原本我們是逃離內卷出國,卻又根據(jù)路徑依賴回到了內卷模式,都能理解,但也可惜了跨翻山河所付出的艱辛。
原標題: 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社區(qū)干部月薪曝光,網(wǎng)友看后酸了 考公,考編
快資訊2024-08-31 19:44:52
原標題:剛剛!順豐緊急回應客戶碩士畢業(yè)學位證被撕毀 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帖,
快資訊2024-08-08 17:43:17